时间: 2025-04-26 05:2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1:08
段宥厅孤桐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桐树,凤凰在此栖息,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寒冷。树上的枯叶已然全部落尽,只剩下光秃的枝干,仍有苍翠的残影。虚心的人又有谁能看到这树的内心呢?那直直的影子并非没有缘由。琴声发出时,调子依旧悲苦,清商之音使我倍感疲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壮阔景象和豪情壮志。他的诗风刚劲有力,情感真挚。王昌龄的诗歌经常描写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富于哲理和思考。
创作背景: 《段宥厅孤桐》创作于王昌龄的晚年,可能受到了生活境遇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命和音乐的思考。
《段宥厅孤桐》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孤桐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开篇提到“凤凰所宿处”,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随着“月映孤桐寒”的描绘,孤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冷,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孤寂。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一句,描绘了桐树的枯萎与苍凉,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诗人通过树干的空寂,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接下来的“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则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了内心的情感往往难以被外界理解,直影的存在也不是毫无缘由的,反映了诗人对存在的独特见解。
最后两句“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则将情感升华至音乐的层面,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悲苦。音乐在此成为抒发情感的载体,与诗人的孤独感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逐句解析: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描绘了凤凰栖息在孤独的桐树上,月光照耀下的寒冷气息,暗示了孤独的美感。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形象地展现了枯叶已尽,树干空旷而依稀可见的苍翠,象征着生命的残存和无奈。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提出思考,内心的虚心与孤独难以被他人理解,影子的存在也有其原因。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音乐的悲苦和清商的调子,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疲惫。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思考,以及对音乐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孤桐”象征什么?
A) 幸福
B) 孤独
C) 热情
D) 友谊
“虚心谁能见”这一句的意思是?
A) 每个人都能看见
B) 内心的情感难以被理解
C) 只要努力就能看到
D) 视野开阔
“清商劳一弹”中“清商”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音乐调式
C) 一种舞蹈
D) 一种乐器的演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