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1:48
祝融高莫比,身到胜传闻。
日动洞庭水,风开衡岳云。
老僧冬离寺,群狖夜归坟。
后洞连方广,山头路即分。
祝融峰高得无法相比,身处此地胜过传说中的美景。
太阳照耀着洞庭湖的水面,风吹开了衡岳的云雾。
老和尚在冬天离开寺庙,群猴在夜里返回坟墓。
后面的洞穴连接着方圆广阔的地方,山顶的道路在这里分叉。
徐照(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借景抒情。
此诗作于徐照登上祝融峰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祝融峰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许多文人墨客所向往的登高之地。
《登祝融峰》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思考。诗的开头以“祝融高莫比”引入,直接表达出祝融峰的高耸与壮丽,接着用“身到胜传闻”来强调亲身体验的独特性,暗示光是听闻并不能领会到其真正的美。接下来的两句“日动洞庭水,风开衡岳云”则用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出祝融峰的周围环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阳光和风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活力。
诗中提到的“老僧”和“群狖”则增添了人文与生态的气息,让自然景观中融入了人和动物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存关系。最后的“后洞连方广,山头路即分”更是引发人对未来的思考,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多样性。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深邃而广阔,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祝融峰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与哲理之间的关系。
祝融峰的高度如何?
“日动洞庭水”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群狖夜归坟”暗示了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