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7:12
卖花声
我住秣陵西。
西鸟秋啼。
也无墨客对挥犀。
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
寒菜两三畦。
花不成畦。
折归灯下伴凄迷。
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
我居住在秣陵的西边。
西边的鸟儿在秋天啼叫。
这里没有文人墨客和我对酌吟诗。
我该去哪里寻秋、去哪里醉酒呢?小妹在青溪边。
田里只有两三畦寒菜。
花也没长成畦。
我折了一些花,带回灯下伴着我的孤寂迷惘。
忽然想起青门的那个人,穿着白色衣裳,淡墨曾为我题写过诗句。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楚材,号斗南,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是晚清的思想启蒙者之一,主张革新,反对腐朽的封建思想。龚自珍的诗风独特,情感真挚,常常抒发个人情怀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卖花声》创作于龚自珍居住的秣陵,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个人际遇有关,反映出他对人际关系和自然景象的敏感捕捉。
《卖花声》是一首充满秋意与孤寂情感的诗作。开篇的“我住秣陵西”,简单明了地交代了诗人的居住地,接着“西鸟秋啼”点明了时间与季节,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没有墨客相伴,诗人感到孤独,思考着“何处寻秋何处醉”,这句反映了对理想生活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寒菜两三畦”与“花不成畦”意象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的凋零与生活的单调。诗人折花回家,象征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但最终却只能在灯下自品孤寂。
最后两句“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那位穿白衣的人的思念,也隐含着对逝去岁月的感伤。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铺陈,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与人际关系的疏远,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思索的情感基调。
诗中“西鸟秋啼”指的是什么季节?
“折归灯下伴凄迷”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青门人缟袂”中“缟袂”指的是什么颜色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