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6:25
登东宝山僧舍
作者: 徐照 〔宋代〕
扪萝上才绝,移舟泊前滩。
火云满行路,剥啄敲柴关。
脱裳挂木杪,喘汗如浆翻。
主人喜客来,笑话生春温。
袒裼不我责,我息方已安。
自拾落地薪,煮茗当杯盘。
卧石平如床,上有树影繁。
清风吹骨毛,蛰热鄙炎官。
佳禽不自匿,静处故相喧。
竟日忘渴饥,山水秀堪餐。
挽却世上心,世上多忧烦。
在攀爬到藤萝尽头时,我的船正好停靠在前面的滩头。
火红的云彩遮住了行路的方向,像是啄木鸟在敲打柴门。
我脱下衣服挂在树梢,满身大汗如同翻滚的浆水。
主人见我来,欢喜得笑谈温暖的春天。
我袒胸露背,主人却对我不加责备,我方才安下心来。
自己捡起地上的柴火,煮茶款待客人。
卧在石头上如同床铺,树影在我身边摇曳。
清风吹拂,令人感到凉爽,远离了酷热的炎夏。
好鸟不再隐藏,安静地在此处鸣叫。
整日忘却了渴望和饥饿,山水的美景令人陶醉。
我也暂时放下了心中的烦恼,世间的忧愁被抛在脑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性情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多表现出一种淡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徐照游历东宝山时,反映了他在自然环境中获得心灵安宁的体验,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放下,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
《登东宝山僧舍》以其清新的自然景象与恬淡的生活情趣,展现了诗人徐照对山水的热爱与对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作者在东宝山的游历,伴随着清风、鸟鸣、茶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温暖的氛围。
开篇“扪萝上才绝,移舟泊前滩”,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山水间的悠然自得。接着,诗人面对自然的静谧与友人的热情,心中烦恼被一扫而空,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竟日忘渴饥,山水秀堪餐”,在诗的末尾,作者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以及心灵的满足,仿佛在告诉读者,放下世俗的烦恼,投入自然的怀抱,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整首诗流畅自然,字句间透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寻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火云”象征什么?
A) 旅途的疲惫
B) 自然的美丽
C) 人际关系
诗人如何表现与自然的关系?
A) 难以适应
B) 和谐共处
C) 充满矛盾
“竟日忘渴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渴望食物
B) 内心的满足
C) 对生活的不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登东宝山僧舍》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