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5:4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5:46:39
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
作者:苏辙
大川倾流万物俱,根旋脚脱争奔徂。
流萍断梗谁复数,长林巨石曾须臾。
轩昂颠倒唯恐后,嗟予何独强根株。
三年一语未尝屈,拟学文学惊当涂。
心知势力非汝敌,独恐清议无遗余。
扁舟岁晚告归觐,家膳欲及羞纯鲈。
隐居高节世所尚,挂冠早岁还州闾。
纷纭世事不著耳,得失岂复分锱铢。
投身固已陷泥滓,独立未免遭沾濡。
君归左右识高趣,牛毛细数分贤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刘道原学士的送别之情,借此机会反映了自己的思考和人生感悟。大河奔流不息,万物随之而动,连根基都在摇摆。流萍断了根,谁来计算这些漂泊的东西;高大的树林、巨石,曾经也在瞬息之间。即使我的志向再高,也害怕落后于人,我感叹我为何要独自坚守这个根基。三年来我说的话从未屈服,我希望学习文学,却在当时感到惊讶。心里明白,势力并不是你的敌人,唯独怕清白的言论被遗忘。晚年乘船回家,期待能吃上家乡的美食,但又觉得羞愧于奢华的鲈鱼。隐居和高尚的品德是世人所推崇的,我早早就挂起官帽回到故乡。纷繁复杂的世事不想去听,得失又如何去细分。投身于世事,已经陷入泥潭,独立之身也难免受到沾染。你归去之后,左右识得高雅趣味,像牛毛一样细致地分辨贤愚。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弟苏轼并称“苏门兄弟”。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诗词与散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送别友人的时刻,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人生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之间的情谊与对理想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诗中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苏辙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奔流的大川,流萍的漂泊,以及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索。诗中“流萍断梗谁复数”一句,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流萍既然失去了根基,便无法再被计算,正如人生中那些失去方向与根基的人。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又通过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白言论的担忧,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流萍断梗”比喻社会中失去根基的人,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清白言论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川象征什么?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隐居高节世所尚”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