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程建用宣德西归》

时间: 2025-05-09 01:48:36

诗句

昔与君同巷,参差对柴荆。

艰难奉老母,弦歌教诸生。

藜藿饱臧获,布褐均弟兄。

贫贱理则穷,礼义日益明。

我亲本知道,家有月旦评。

逡巡户牖间,时闻叹息声。

善恶不可诬,孝弟神所听。

我见此家人,处约能和平。

它年彼君子,岂复地上行。

尔来三十年,遗语空自惊。

松阡映天末,苦泪缘冠缨。

子亲八十五,皤然老人星。

安舆及禄养,平反慰中情。

月俸虽不多,足备甘与轻。

今年复考课,得秩真代耕。

倚门老鹤望,策马飞鸿征。

归来岁云莫,手奉屠苏觥。

我诗不徒作,以遗乡党铭。

〈君昔尝税居,与敝庐东西相望,武昌君见其家事,知非贫贱人也。

此语未尝语人,俯仰三十年矣。

因君西归,作诗言之,不觉流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48:36

原文展示:

送程建用宣德西归
苏辙 〔宋代〕

昔与君同巷,参差对柴荆。
艰难奉老母,弦歌教诸生。
藜藿饱臧获,布褐均弟兄。
贫贱理则穷,礼义日益明。
我亲本知道,家有月旦评。
逡巡户牖间,时闻叹息声。
善恶不可诬,孝弟神所听。
我见此家人,处约能和平。
他年彼君子,岂复地上行。
尔来三十年,遗语空自惊。
松阡映天末,苦泪缘冠缨。
子亲八十五,皤然老人星。
安舆及禄养,平反慰中情。
月俸虽不多,足备甘与轻。
今年复考课,得秩真代耕。
倚门老鹤望,策马飞鸿征。
归来岁云莫,手奉屠苏觥。
我诗不徒作,以遗乡党铭。
君昔尝税居,与敝庐东西相望,
武昌君见其家事,知非贫贱人也。
此语未尝语人,俯仰三十年矣。
因君西归,作诗言之,不觉流涕。

白话文翻译:

曾经和你一起住在巷子里,彼此相对着柴门与荆棘。
艰难地侍奉年迈的母亲,教导学生吟唱歌谣。
虽然生活贫困,但能吃饱藜和藿,兄弟们都穿着粗布衣。
贫穷和困顿的道理让人窘迫,礼义则日渐清晰。
我自己早已明白,家中有月旦评。
徘徊在门窗之间,时常听见叹息声。
善恶不能被诬蔑,孝顺与兄弟情是神灵所听。
我看到这个家的人,处事约定能和睦。
将来的某一年,君子又何必在人间行走?
从此已过三十年,遗留下的话语让我惊讶。
松林在天边映衬,泪水因冠缨而流淌。
我的父亲已八十五岁,白发苍苍如老人星。
安稳的车子和丰厚的俸禄,平反了我心中的情怀。
虽然月俸不多,但足够让我安然自得。
今年再度考核,得到的俸禄确实是代替耕种。
倚在门口的老鹤在望,策马飞鸿去征程。
归来时岁月无常,手中捧着屠苏酒杯。
我的诗不是徒然作的,目的是留给乡党铭记。
你曾经住在我家附近,互相望着。
武昌的君子了解我的家事,知道我不是贫贱之人。
这些话从未向人提起,俯仰之间已过三十年。
因你西归,作此诗以言之,不觉流下了泪水。

注释:

  • 藜藿:藜和藿是两种常见的野菜,指贫困生活中的简陋饮食。
  • 月旦评:古代用来评定人的品德和才能,指家庭的评价制度。
  • 屠苏:一种酒,古时用以祈求平安、健康,常在新年时饮用。
  • 善恶不可诬:善与恶的行为不能被错误地评判。
  • 老鹤:指老年人,寓意长寿与智慧。

典故解析:

  1. 松阡映天末:此句表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常用松树象征长寿与坚韧。
  2. 八十五,皤然老人星:这里的“老人星”可能象征着长寿的典范,传达了对父亲的敬重。
  3. 月俸:古代官员的俸禄,一般每月发放,体现了生活的安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及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倡导“理学”,并在文学上有杰出的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送别朋友程建用之际,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对家人、朋友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送程建用宣德西归》是一首情感真挚、内涵深刻的送别诗。诗中不仅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自身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以“昔与君同巷”引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接着描述了生活的艰辛与对老母的奉养,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孝心和责任感。通过对“藜藿饱臧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贫贱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同时也体现出一种礼义的坚持。

在对家庭的描绘中,诗人提到“家有月旦评”,显示出对家庭和谐之重视。通过“叹息声”和“善恶不可诬”,诗人反映出对社会伦理的思考。在后半部分,诗人用“松阡映天末”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以“诗不徒作”来强调写作的意义,诗人希望通过诗歌传递对乡党和友人的情感,表达了深厚的乡情与人际关系。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表现了个人情感,又融入了对社会和家庭责任的思考,是一首具有典型宋代风格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与君同巷:回忆与朋友曾同住的时光,营造出一种亲密的氛围。
  2. 艰难奉老母: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面临的艰难与对母亲的尽责。
  3. 藜藿饱臧获:生活虽然清贫,但依然能以简陋的食物充饥,表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4. 礼义日益明:在贫困中,礼义愈显重要,象征着道德的坚守。
  5. 我亲本知道:表明诗人对于家中事物的了然与对家庭和睦的重视。
  6. 善恶不可诬:道德的真理不容扭曲,强调正义的重要性。
  7. 他年彼君子: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8. 泪水缘冠缨:流泪而发的情感,表明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艰难奉老母,弦歌教诸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父亲比作“老人星”,寓意长寿与智慧。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如“安舆及禄养,平反慰中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送别与对人生的感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家庭、友情以及社会责任的重视。诗人通过个人经历与情感,传达出对生活的理解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风范与情怀。

意象分析:

  1. 松阡:象征长寿与坚韧,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2. 屠苏:象征美好的祝愿与对生活的热爱,常在节庆时饮用,传达出对团圆的渴望。
  3. 老鹤:象征智慧与长寿,表现出对老年人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苏辙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藜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野菜
    C. 一种水果
    D. 一种药材

  3. 诗人对自己父亲的年纪是? A. 八十
    B. 八十五
    C. 九十
    D. 七十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之涣
  • 《黄鹤楼》 崔颢

诗词对比:

  • 《黄鹤楼》: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更多地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送友人》: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有着类似的情感深度,但表达方式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苏辙全集》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千秋岁 寿刘中庵 千秋岁 早发 千秋岁 千秋岁 永遇乐 抽文契 永遇乐 永遇乐 别斯奋 永遇乐 光化谷城门春日郊行 永遇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双人旁的字 琴童 血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摇滚乐 木字旁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负嵎依险 万家灯火 饮胆尝血 偎亵 辰字旁的字 耳提 狐裘蒙戎 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葑菲之采 前仆后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