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九华山》

时间: 2025-05-12 20:25:51

诗句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

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

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萧然九仙人,缥缈淩云烟。

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

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

松根得茯苓,状若千岁鼋。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

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相逢欲借问,已在长松端。

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

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0:25:51

原文展示

过九华山
作者:苏辙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
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
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萧然九仙人,缥缈淩云烟。
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
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
松根得茯苓,状若千岁鼋。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
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相逢欲借问,已在长松端。
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
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南迁时的喜悦,欣赏了江南的山水。虽然只有孤舟相伴,心中的志向却难以实现。守住那破旧的窗子,穿行于重重山峦之间。忽然看到九华山高高耸立在我的面前,犹如萧然的仙人,缥缈于云烟之中。它的衣袍如碧霞,头上则戴着青色的琅玕冠。我向世人挥手告别,虽想仰望却无法攀登。我的行程匆匆,何能亲近那位高士?只听见他卧听松风入眠。松根上生长着茯苓,形似千年老龟,炖煮后便可食用,终身不再嗅腥膻。它的腹背都长着绿毛,轻盈如飞翔的鸾鸟。相遇时欲借问,却已在高松之侧。何时能逃脱世俗的羁绊,何处自会有出路。穿着芒鞋,拄着藤杖,遇山便停留。那人未必能寻求,但山岩之室也许仍然存在。

注释

  • 九华峰:指的是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安徽省。
  • 碧霞:形容色彩清丽的云霞,常用来描绘美丽的景象。
  • 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常与松根一起使用,具有滋补的功效。
  • 翔鸾:比喻轻盈如飞的鸟,象征自由和轻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颍滨,河北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兄苏轼齐名。他的诗风清新、洒脱,擅长山水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辙南迁途中,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慨。九华山的景色令他生发出对理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辙的《过九华山》是一首描绘自然风貌与抒发个人情感的山水诗。全诗通过孤舟、重峦、九华峰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欣赏与对高士的向往。在诗的开头,苏辙表达了南迁的私心与对江南山水的喜悦,这种喜悦伴随着内心的孤独与志向的难以实现。随着诗的深入,九华峰的出现标志着诗人理想的高远和人世的隔绝,萧然的九仙人和缥缈的云烟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告别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高士的描绘,松风、茯苓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以“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的意象,表达了他向往自由、随性而行的生活理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诗人南迁途中,心中自有欢喜,目睹江南的美丽山水。
  • 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然而身处孤舟,身边没有随从,内心追求的理想却难以实现。
  •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在狭小的空间中守望着破窗外,眼前是重重叠叠的山峦。
  • 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突然看到高耸的九华山,令人惊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九华山比作高士,象征着理想与高洁。
  • 拟人:松风被赋予了“卧听”的能力,体现出自然的灵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舟:象征孤独与寂寞。
  • 九华峰:象征理想与高远。
  • 松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恬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过九华山》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李白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九华峰”位于哪个省?

    • A. 浙江
    • B. 安徽
    • C. 江西
    • D. 福建
  3. 诗中提到的“碧霞”为诗人描绘的什么意象?

    • A. 人物
    • B. 云霞
    • C. 山水
    • D. 花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的《过九华山》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辙更加强调个人对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更注重静谧的自然氛围。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六 北湖偕达云游 鹧鸪天 饯丛碧丈 鹧鸪天·元夕和姜门 鹧鸪天 期会 鹧鸪天(荆州都倅·生日) 鹧鸪天(任静江经略安抚日元夕奉亲出郊) 鹧鸪天 甲午夏,又之广陵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一夜清霜变鬓丝 鹧鸪天 其十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空心萝卜 横顺 耒字旁的字 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强将之下无弱兵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血字旁的字 贪滥无厌 包含蹲的词语有哪些 悬门 来处不易 首字旁的字 拇指 玩儿不转 手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祈梦 高低不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