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六月十三日病起走笔寄仇池》

时间: 2025-05-04 15:08:10

诗句

入伏节气变,翛然如九秋。

墙上有短树,庭下风飕飕。

风来吹我衣,虻蚋各已收。

移床就堂下,仰见月成钩。

但与支体快,不作腑脏谋。

半夜起寒热,展转脱水鰌。

药剂失先後,欲速反见留,不免召杨子,把臂揣厥由。

笑我冷治冷,徒尔苦舌喉。

授我桂与姜,乃始与病投。

逾旬不出户,映牖披重裘。

遥闻南山下,不与他土侔。

山寒雪不解,清气昼夜浮。

余冷入市城,烦热遭濯漱。

况乃郡斋静,满地贮清流。

露湿荷叶净,月上松柏幽。

墙头白杨树,秋声无时休。

夜蜩感寒气,上树鸣啾啾。

野鹤弄池水,落拍翅羽修。

此处虽可爱,慎勿恣意游。

凡人爱凉冷,凉冷乃热雠。

试扫北窗下,静卧却所忧。

屏扇去冰雪,虚室风自油。

岁热强自厚,良药彼有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08:10

原文展示:

《六月十三日病起走笔寄仇池》
作者:苏辙

入伏节气变,翛然如九秋。
墙上有短树,庭下风飕飕。
风来吹我衣,虻蚋各已收。
移床就堂下,仰见月成钩。
但与支体快,不作腑脏谋。
半夜起寒热,展转脱水鰌。
药剂失先後,欲速反见留,
不免召杨子,把臂揣厥由。
笑我冷治冷,徒尔苦舌喉。
授我桂与姜,乃始与病投。
逾旬不出户,映牖披重裘。
遥闻南山下,不与他土侔。
山寒雪不解,清气昼夜浮。
余冷入市城,烦热遭濯漱。
况乃郡斋静,满地贮清流。
露湿荷叶净,月上松柏幽。
墙头白杨树,秋声无时休。
夜蜩感寒气,上树鸣啾啾。
野鹤弄池水,落拍翅羽修。
此处虽可爱,慎勿恣意游。
凡人爱凉冷,凉冷乃热雠。
试扫北窗下,静卧却所忧。
屏扇去冰雪,虚室风自油。
岁热强自厚,良药彼有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伏天生病的情景。时值伏天,天气变化如同深秋,墙上长着矮树,庭院里微风习习。风儿轻轻吹动我的衣服,蚊虫已然归去。我把床移到堂下,抬头看到月亮像个弯钩。只希望身体能快些康复,绝不想去思虑内脏的病痛。半夜里我时而发热,时而又觉得寒冷,辗转反侧,心中烦躁。药物的效果总是前后失调,想要快点恢复反而常常拖延,不得不叫来杨子,扶着我的手,询问病因。他笑我用冷水来治病,徒然使我喉咙更痛。直到他给我带来了桂皮和生姜,我才开始与病魔抗争。超过十天不出门,透过窗户只能披着厚厚的衣物。远远听到南山下的声音,感觉与这里的景象全然不同。山中寒气未解,清新的气息白天黑夜弥漫。我在市场中感到寒冷与烦热交织,更有郡斋的清静,满地流淌着清澈的水流。露水打湿了荷叶,月上松柏显得幽静。墙头的白杨树,似乎在无时不刻地发出秋天的声音。夜里蟋蟀感受到了寒气,鸣叫声清脆悠扬。野鹤在池边玩水,拍打着翅膀。这里虽美丽,然而要小心不要过于放松。普通人都喜爱凉爽,但凉爽的天气却也能引起热病。试着扫去北窗下的尘埃,静静地躺下便可不再忧虑。关上屏风,去掉冰雪,空荡的房间自然会有风吹进来。岁月的酷热是强烈的,良药却并不多见。

注释:

  • 入伏:指进入伏天,夏季最热的时期。
  • 翛然:轻松自在的样子。
  • 虻蚋:苍蝇、蚊子等小虫。
  • 移床:将床搬到更凉爽的地方。
  • 支体快:指身体感到舒适。
  • 腑脏:指内脏。
  • 寒热:寒冷与发热,指身体不适。
  • 药剂: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 杨子:指朋友,可能为杨时。
  • 桂与姜:桂皮和生姜,传统中药材。
  • 郡斋:指县衙或者书斋。
  • 映牖:透过窗户的光影。

诗词背景: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他在政治上曾任高官,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擅长诗、词、文。此诗创作于他生病之时,反映了他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以及与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六月的伏天,苏辙因病卧床。借此诗,他表达了对夏季酷热的控诉和对病痛的无奈,同时也描绘了身边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述病痛的同时,展现了苏辙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体悟。诗中通过对天气变化、风景描绘和自身感受的结合,传达出一种病中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入伏节气变”引入,随后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与秋天的凉爽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病中的种种不适,半夜的寒热交替,体现了他的无奈与烦躁。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用桂与姜来调理身体,体现了中医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夏季酷热的抵抗,但又不失对凉爽气候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既有个人的疾病体验,又融入了自然的哲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每句诗都包含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对自身病痛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仰见月成钩”,将月亮比作钩,形象生动。
    • 对仗:如“入伏节气变,翛然如九秋”,体现了工整的语言结构。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诗人自身的病痛和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健康的渴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短树:象征生命的顽强,虽短小却生机勃勃。
  • :象征清冷与希望,带来宁静。
  • :象征自然的变幻,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荷叶:象征纯洁与清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字是什么?

    • A. 子瞻
    • B. 季子
    • C. 子美
  2. 诗中提到的药材有哪些?

    • A. 桂与姜
    • B. 参与枸杞
    • C. 竹与桂
  3. 诗人对南山的感受是什么?

    • A. 喜爱
    • B. 疏离
    • C. 亲近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病中吟》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六月十三日病起走笔寄仇池》,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受,但苏轼更多表现出豪情壮志,而苏辙则更侧重于病痛与自然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文学概论》
  • 苏辙相关研究文章与传记。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杂兴 龟堂 对食有感 旅舍偶题 杂兴 书志 幽事绝句 对酒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口玉牙 齐镳并驱 不夜珠 鹄形菜色 引例 还顾之忧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革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陻厄 龙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单人旁的字 一视之仁 包含谁的成语 失谬 父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