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5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59:02
相如偶一官,嗤鄙蜀父老。
不记犊鼻时,涤器混佣保。
著书曾几何,渴肺灰土燥。
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
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
馀生幸无愧,可与君平道。
相如偶尔做了个官,嘲讽那些蜀地的老百姓。
他不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洗刷器具的佣人也混杂在一起。
他写书的次数又有多少,内心干渴如同灰土般干燥。
琴台上留有他的灵魂,笑我归来的太晚。
我为故人写信,心中如明月般皎洁。
余生幸而无愧,可以和你平道。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其文学作品涵盖诗、词、文,风格多变,情感丰富,常以平易近人而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因身处逆境,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人生哲理。
这首诗的意象通过对历史和个人经历的交织,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惜。开篇提到的“相如”,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联想,建立起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现状的反思。诗中对蜀地父老的“嗤鄙”不仅是对外界的批评,更是对自我身份的探讨,暗示了人在不同阶段的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涤器混佣保”则体现出对生活琐事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平庸生活的无力感。通过“渴肺灰土燥”的比喻,苏轼表达了创作灵感的缺乏,与内心深处的焦虑感。琴台的意象不仅是对音乐与文学的追求,更象征着灵魂的寄托与归宿,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诗中“馀生幸无愧”的自我反省,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宽广胸怀与豁达态度。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现状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豁达与成熟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相如”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司马相如
C. 杜甫
D. 陶渊明
“涤器混佣保”中“涤器”指的是什么?
A. 器具的清洗
B. 文人的生活
C. 生活的琐碎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琴台”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平淡
B. 对艺术的追求
C. 对历史的怀念
D. 个人的成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此内容为您提供了对《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四》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