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癸丑春分後雪》

时间: 2025-07-12 12:59:54

诗句

雪人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2:59:54

原文展示:

癸丑春分後雪
苏轼

雪人春分省见稀,
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
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
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
更暖须留御腊衣。


白话文翻译:

春分时节,雪花依旧稀稀落落,
半开的桃花李花却显得特别娇艳。
我想梅花落地时的情景,
却见漫天的柳絮飘飞。
这时节不分东君(春天的神),
因此才运用了新的巧妙手法来展现阴冷。
从今往后,造物主的安排更加难以预测,
更暖和的天气,也须要留着过年时的衣服。


注释:

  • 雪人:指春分时节仍然下雪的现象。
  • 省见稀:表示在春分这个时节,雪的出现已经不太常见。
  • 桃李:指桃花与李花,象征春天的生机。
  • 梅花识:梅花在春天的识别,暗示梅花在寒冬时节的坚韧。
  • 东君:即春天的神,象征春天的来临。
  • 阴机:指阴冷的天气,或用巧妙的手法表现阴冷的意境。
  • 御腊衣:指过年时穿的衣服,代表保暖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癸丑年春分后,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却又遭遇降雪,反映了春天气候的不稳定。苏轼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表达对自然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轼的《癸丑春分後雪》以春分时节的降雪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无常。诗中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分时节雪花稀疏的景象,与半开的桃李花相辉映,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转向了对梅花的回忆,暗示着冬天的残余与春天的交替。

整首诗通过对比春雪与桃李的美丽,增添了诗的层次感,突显了自然变化的复杂性。尤其是“更暖须留御腊衣”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未来气候的不确定和对温暖的渴望,既有对春天的期待,也有对冬天残留的无奈。

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柳絮飞”象征着春天的轻盈与柔美,而“阴机”则暗示了春天的阴冷气候,展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细腻观察。这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雪人春分省见稀:春分时节,雪花的出现已经很少。
  2. 半开桃李不胜威:半开的桃花和李花显得十分娇艳。
  3. 应惭落地梅花识:梅花落在地上,显得有些羞愧。
  4. 却作漫天柳絮飞:却看到漫天的柳絮飞舞。
  5. 不分东君专节物:这时节不再分春天的神。
  6. 故将新巧发阴机:因此运用新的手法来表现阴冷。
  7. 从今造物尤难料:从今往后,造物主的安排更加难以预测。
  8. 更暖须留御腊衣:更暖和的时候,还需留着过年时的衣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人事,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自然现象如雪、柳絮被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自然无常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无奈和对温暖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孤独与无常。
  • 桃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柳絮:象征春天的轻盈和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神?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更暖须留御腊衣”中“御腊衣”指的是什么?
    A. 春装
    B. 冬装
    C. 夏装
    D. 秋装

答案

  1. C. 春天
  2. B. 冬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苏轼的《癸丑春分後雪》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着重于国事与个人感受,而苏轼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气候变化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相关查询

挽方粹景楫二首 挽刘学谕 清明 挽柳斋陈公四首 仓部弟生日五绝 杂咏六言八首 送叶士岩二首 罗湖八首 又二首 其一 季父习静哀诗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穷陬僻壤 伴音 祁奚荐仇 包含推的词语有哪些 拥覆 刀耕火耘 凄风楚雨 食字旁的字 乌之雌雄 刀字旁的字 包含驿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炮制 闭结 同成异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