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14
衡门老苔藓,竹柏千兵屯。
开樽邀落日,未对乌鸟言。
清风举吹籁,散乱书帙翻。
传呼一何急,人马从车奔。
贫居少宾客,邻妇窥篱藩。
墙头过春酒,绿泛田家盆。
比来伏青蒲,坐捉白兽樽。
王猷修润色,亦有簿领烦。
朝廷贵二陆,屡闻天语温。
犹能整笔阵,愧我非韩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以及内心的感受。诗人居住在一座老旧的衡门,苔藓覆盖,竹子与柏树如同千军驻扎。诗人邀请阳光落下,想与自然交流,却未能与鸟儿交谈。清风拂动着竹笛,书信散落翻飞。急促的呼喊声中,马车飞奔而去。诗人居住贫寒,宾客稀少,邻居的妇女透过篱笆窥视。墙头的春酒,绿意在田家小盆中荡漾。最近坐在青蒲下,手中把玩着白酒的酒樽。王猷(王安石)虽有才华,但也有烦恼。朝廷重视二陆(陆游、陆文韬),常听到他们的天语之声。诗人感到羞愧,自己无法像韩愈、孙辈那样整齐有序地写作。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风格多样,尤以豪放洒脱著称。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曾历任多个官职,因直言敢谏多次遭贬。
《用王巩韵赠其侄震》写于苏轼晚年,表达了他对侄儿的关心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中透出一种对生活的哲思,以及对友人和家人的深切思念。
这首诗在形式上保持了古诗的韵律结构,但在内容上却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流露。苏轼通过描绘自己居住的环境和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友人的关爱以及对现状的反思。诗中“衡门老苔藓”表现了岁月的流逝,而“贫居少宾客”则传达了孤寂的情感。诗人希望能够与自然和朋友进行交流,但却因为生活的忙碌与贫困而感到无奈。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喧嚣的无奈。他在诗中提到的“王猷修润色”,不仅是对王安石的赞美,也隐含了对自身创作的自省与反思。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友人的关爱,反映出士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创作的反思。
诗中“衡门老苔藓”主要表达了什么?
“清风举吹籁”中的“籁”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王猷”是谁?
答案:
对比苏轼的《用王巩韵赠其侄震》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苏轼的诗更显个人情感的细腻,杜甫则在历史背景中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用王巩韵赠其侄震》,同时也能在诗歌的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