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郡西亭偶咏》

时间: 2025-05-18 10:36:52

诗句

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

共闲作伴无如鹤,

与老相宜只有琴。

莫遣是非分作界,须教吏隐合为心。

可怜此道人皆见,但要修行功用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0:36:52

原文展示

常爱西亭面北林,
公私尘事不能侵。
共闲作伴无如鹤,
与老相宜只有琴。
莫遣是非分作界,
须教吏隐合为心。
可怜此道人皆见,
但要修行功用深。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喜欢坐在西亭面向北边的树林,
不愿让世俗的公私琐事来侵扰我。
与其说是闲聊作伴,不如与鹤一起清静,
与年长的朋友相处,只有琴声最为相宜。
不要让是非之事划分我们的界限,
应当让隐士的心灵合而为一。
可惜世间的人都能看见这些,
但只要修行的功夫深厚就好。

注释

  • 西亭:指西边的亭子,寓意清静、隐逸的环境。
  • 公私尘事:指生活中的世俗事务。
  • :象征高洁、清静的生活。
  • 吏隐:指隐士或官吏,强调心灵的统一与宁静。
  • 道人:指修道之人,通常指追求道德与真理的人。
  • 修行功用:修行的实际效果或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作品涉及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他的诗歌多以白话、通俗易懂为特点,受到后世广泛传颂。

创作背景

《郡西亭偶咏》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心中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使得他在西亭独坐时,产生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此作品体现了他对官场浑浊的反思,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郡西亭偶咏》通过西亭这一特定场所,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描绘的北林、鹤、琴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常爱”表明对西亭的喜爱,隐含着他对清静环境的珍视。接着,通过“公私尘事不能侵”,诗人强调在这个环境中他不愿被俗世烦恼所困扰,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在与鹤的比较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志同道合的清高情怀,鹤象征着高洁和清静,暗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用“与老相宜只有琴”,更是突显了他与高雅艺术的亲密关系,琴声则成为他内心宁静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莫遣是非分作界”,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期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应以心灵的相通为重,而非被是非对错所隔阂。这种思想与隐士的生活理念相呼应,彰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与和谐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展现了一个隐逸者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表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常爱西亭面北林:诗人常常喜欢坐在面北的西亭中,展现出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公私尘事不能侵:强调在此地他不想被世俗的事务所干扰,表达出一种追求宁静的愿望。
  3. 共闲作伴无如鹤:与鹤为伴,意味着与高洁的事物相处,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4. 与老相宜只有琴:指与年长的朋友相处,琴声是与之相伴的最佳选择,强调艺术的陪伴。
  5. 莫遣是非分作界:希望人与人之间不要因为是非而产生隔阂,表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6. 须教吏隐合为心:提倡心灵的统一,强调内在的和谐。
  7. 可怜此道人皆见:感慨世间的人都能看到这一点,但真正理解的却不多。
  8. 但要修行功用深:最后强调修行的重要性,指向内心的修炼与提升。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鹤”比喻高洁的生活,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拟人:将“琴”赋予情感,表现出艺术的陪伴。
  • 对仗:在句子结构上形成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反对世俗纷争,强调修行的重要性,体现了白居易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亭:象征隐逸与宁静。
  • 北林:代表自然与清新。
  • :象征高洁与自由。
  • :象征高雅艺术及内心宁静。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清幽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郡西亭偶咏》中常爱的环境是什么?

    • A. 山顶
    • B. 西亭
    • C. 河边
  2. 诗中提到的与高洁生活相关的动物是?

    • A. 鹿
    • B. 鹤
    • C. 狐
  3. 诗人对公私尘事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厌倦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西亭
  2. B. 鹤
  3. B. 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展现内心的宁静。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郡西亭偶咏》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白居易更突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美。两者都展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但表现角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夜泊鹦鹉洲 偶成 药堂秋暮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九日登玉山 送虞说擢第南归觐省 送元评事归山居 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 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历怀 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抽简禄马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遮地盖天 稀里糊涂 齿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素荣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豁开头的成语 贵壮贱老 重悔 骨字旁的字 拾开头的成语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