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50:46
扰扰贪生人,几何不夭阏。
遑遑爱名人,几何能贵达。
伊余信多幸,拖紫垂白发。
身为三品官,年已五十八。
筋骸虽早衰,尚未苦羸惙。
资产虽不丰,亦不甚贫竭。
登山力犹在,遇酒兴时发。
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
安身有处所,适意无时节。
解带松下风,抱琴池上月。
人间所重者,相印将军钺。
谋虑系安危,威权主生杀。
焦心一身苦,炙手旁人热。
未必方寸间,得如吾快活。
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
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
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
或饮茶一醆,或吟诗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
何以送闲夜,一曲秋霓裳。
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
自喜老后健,不嫌闲中忙。
是非一以贯,身世交相忘。
若问此何许,此是无何乡。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0:46
扰扰贪生人,几何不夭阏。
遑遑爱名人,几何能贵达。
伊余信多幸,拖紫垂白发。
身为三品官,年已五十八。
筋骸虽早衰,尚未苦羸惙。
资产虽不丰,亦不甚贫竭。
登山力犹在,遇酒兴时发。
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
安身有处所,适意无时节。
解带松下风,抱琴池上月。
人间所重者,相印将军钺。
谋虑系安危,威权主生杀。
焦心一身苦,炙手旁人热。
未必方寸间,得如吾快活。
日出起盥栉,振衣入道场。
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
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风飒然至,卧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屦,散步游林塘。
或饮茶一醆,或吟诗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
何以送闲夜,一曲秋霓裳。
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
自喜老后健,不嫌闲中忙。
是非一以贯,身世交相忘。
若问此何许,此是无何乡。
繁忙的人们,多少人不遭遇夭折?
热衷于名利的人,能有多少人能达到成功?
我自己信命多福,虽然已是白发苍苍。
身为三品官,年已五十八。
虽然筋骨早已衰弱,尚未感到特别疲惫。
资产虽不丰盈,但也不至于贫困潦倒。
爬山的力气仍在,遇酒兴时仍能畅饮。
无事时光悠长,天地广阔无拘无束。
安身有落脚之处,随意无时间节制。
解开带子感受松风,抱琴在池月之下。
人间所重的,是将军的权杖。
谋划关系到安危,威权掌控生死。
焦虑使我痛苦,旁人的热情让我窒息。
未必在这寸心之间,能有我这样的快乐。
日出后起床梳洗,振衣入道场。
心中无他念,只对着一炉香。
日高时开始吃饭,饭菜并非美味佳肴。
精粗随所拥有,足以填饱肚子。
日午时脱去头巾,倚靠在窗下休息。
清风徐来,躺下也能享受阳光。
日西时拄杖散步,游览林塘。
或饮茶一杯,或吟诗一首。
日落后不多吃,有时只随意饮酒。
如何度过闲暇夜,一曲秋霓裳。
一天分为五个时辰,作息规律常常。
我自喜年老身体健,不怕闲中忙碌。
是非一贯相承,身世交相遗忘。
若问这里是什么地方,这就是无何乡。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诗风通俗易懂而受到大众喜爱。他的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疾苦,常以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白居易在晚年时,常感到对世事的无奈与淡泊,写下《偶作二首》旨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历过了政治风波和个人生活的起伏,对人生的看法趋向于平和与淡然。
《偶作二首》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生活的细致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名利、安逸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以“扰扰贪生人”和“遑遑爱名人”引入,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追求提出质疑,指出生死无常,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俗世权势的淡漠,认为无论是身为官员还是普通人,最终都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日常生活为线索,展现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无论是解带松风,还是抱琴池月,诗人都在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通过“此是无何乡”一句,诗人将内心的归属感与生活的真实体验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体现了白居易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身为三品官”与“资产虽不丰”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此外,诗中意象如“清风”、“池月”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名利的淡漠与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哪种生活态度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三品官”指的是什么?
“日出起盥栉”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