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感月悲逝者》

时间: 2025-04-27 13:20:03

诗句

存亡感月一潸然,月色今宵似往年。

何处曾经同望月,樱桃树下后堂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0:03

原文展示:

感月悲逝者
白居易 〔唐代〕

存亡感月一潸然,
月色今宵似往年。
何处曾经同望月,
樱桃树下后堂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月光下感慨生死离别的情感。每当月亮升起,作者不禁泪流满面,今夜的月光仿佛依旧如往年一样明亮。然而,往昔一起共赏月光的地方,已不复存在,只有那樱桃树下的后堂前,依稀记得曾经的欢乐时光。

注释:

  • 存亡:存活和亡故,指生与死。
  • 潸然:形容流泪的样子,意为悲伤流泪。
  • 月色:指月亮的光辉。
  • 樱桃树:一种果树,象征着青春与生命。
  • 后堂前:指房屋后面的大厅或庭院,常用来描述家中的温馨场景。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作者通过“月”这一意象,引发了对逝去时光和已故亲友的怀念。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被用来抒发思乡、思亲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平易近人而广受欢迎。他的诗作常常关心民生,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生死离别成为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感月悲逝者》展现了白居易深刻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又惆怅的氛围,月亮成为了引发他思考的媒介。开篇以“存亡感月一潸然”直入主题,表达了生死之间的感慨,月亮的光辉似乎映照着他内心的悲伤。接着,作者回忆往年与友人一同赏月的情景,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形成对比,使得今夜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最后两句以“樱桃树下后堂前”作结,具体地点的描绘不仅使情景更加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樱桃树象征着青春与生命,后堂前则是温暖的家,二者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对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感情和优美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存亡感月一潸然:在月光下,感受到生与死的悲凉,忍不住流泪。
  2. 月色今宵似往年:今夜的月亮依旧如往年那样明亮。
  3. 何处曾经同望月:曾经和谁一起赏月的地方在哪里呢?
  4. 樱桃树下后堂前:唯有那樱桃树下的场景仍在记忆中,映衬着对往昔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情感的载体,传达对逝者的思念。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樱桃树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体现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悟。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思念和时间的流逝。
  • 樱桃树:代表生机与青春,承载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后堂前:象征家庭的温馨与亲情,强调对逝去亲友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樱桃树”象征着: A. 生活的艰辛
    B. 青春与生命
    C. 富贵荣华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幽默
    B. 感伤
    C.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感月悲逝者》都有对月的描写,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感月悲逝者》则侧重于对逝者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相关查询

茶中杂咏。茶鼎 汴河怀古二首 苦雨杂言寄鲁望 奉和鲁望新夏东郊闲泛 五贶诗。诃陵樽 襄阳闲居与友生夜会 夏景冲澹偶然作二首 其一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罱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风 奉和鲁望闲居杂题五首。晚秋吟(以题十五字离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血肉模糊 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裕的词语有哪些 旡字旁的字 众妙之门 势钧力敌 釜底游魂 幾字旁的字 熏服 毁家纾难 鼠字旁的字 安魂定魄 二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边钥 乡里不通 杳开头的成语 拳毛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