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5:2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5:27:09
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
晨光照闾巷,輀车俨欲行。
萧条九月天,哀挽出重城。
借问送者谁,妻子与弟兄。
苍苍上古原,峨峨开新茔。
含酸一恸哭,异口同哀声。
旧垄转芜绝,新坟日罗列。
春风草绿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别。
红色的旗帜在空中飘扬,白色的马车也发出悲鸣。
晨光照耀着街巷,灵车已经准备好要出发。
九月的天色萧条,送葬的人们走出重城。
我想问送行的人是谁,原来是他的妻子和弟兄。
古老的原野苍苍茫茫,新墓地在这里拔地而起。
我含着酸楚痛哭,大家一起发出悲哀的声音。
旧田垄上的杂草丛生,新坟逐日增多。
春风吹绿了北邙山,这里年年都有人生死别离。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关心民生,倡导“诗言志”的理念。白居易的作品涉及多个题材,尤其以《琵琶行》和《长恨歌》最为著名。
《挽歌》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他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思考。诗作通过描绘葬礼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社会风俗与人情冷暖。
白居易的《挽歌》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送葬的场景,展现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与对亲情的真挚呼唤。首句“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通过对丧葬仪式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仿佛可以感受到灵车的缓缓而行与哀悼者的悲鸣。紧接着“晨光照闾巷,輀车俨欲行”,白居易巧妙地将清晨的光辉与送葬的阴郁气氛对比,使得这一幕显得更加肃穆。
在第三四句,诗人通过“借问送者谁,妻子与弟兄”的简单问句,揭示了送葬者的身份,强调了亲情的凝聚力,以及在生离死别面前,亲人的悲痛。接下来的“苍苍上古原,峨峨开新茔”则反映了生死的循环与墓地的增加,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生死离别的无奈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从而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送葬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揭示了生死离别的无常与人情的深厚。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形成了悲伤而又深刻的主题。
《挽歌》中的“丹旐”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旗帜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卉
D. 一种饮品
诗中提到的“北邙山”有何象征意义?
A. 生者的栖息地
B. 死者的安息地
C. 战争的遗址
D. 繁华的城市
诗人通过描绘送葬场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哀痛与怀念
C. 愤怒
D.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