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24
剔银灯
江上秋高霜早。云静月华如扫。
候雁初飞,啼螀正苦,又是黄花衰草。
等闲临照。潘郎鬓星星易老。
那堪更酒醒孤棹。望千里长安西笑。
臂上妆痕,胸前泪粉,暗惹离愁多少。
此情谁表。除非是重相见了。
在江边,秋天已经高高在上,霜降得很早。天空宁静,月光如同被扫过一样。候鸟刚刚飞起,蛐蛐在悲鸣,正是黄花衰落的时节。随意地照镜子,潘郎的发丝早已斑白,真让人感慨。怎么忍受酒醒后,孤舟漂泊呢?远望千里之外的长安,心中不禁微笑。手臂上的妆痕,胸前的泪粉,暗暗勾起多少离愁。这样的情感谁能表述呢?除非是重逢的一刻了。
作者介绍:沈邈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诗人心中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之时,背景可能与个人经历或社会环境的变迁有关。
《剔银灯》是一首充满秋意和离愁的诗作。开篇以“江上秋高霜早”引入,描绘了严秋的意境,似乎在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如这秋霜般冷清。月光如洗,静谧的夜空让人更容易沉浸于思念之中。诗中通过候雁和啼螳的意象,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的怀念。这一切都在黄花衰草的背景下显得愈发凄凉。
随着诗情的发展,“潘郎鬓星星易老”一句,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令人感伤。接下来的“那堪更酒醒孤棹”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酒醒后的沉重与孤独感愈显明显。
最后,诗人在思念与愁苦中发出感叹,“此情谁表”,表明了对情感的无奈与渴望重逢的心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爱情、季节变化的深刻思考和细腻描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与爱人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相聚与离别的感叹,展现了浓厚的离愁情绪。
诗词测试:
《剔银灯》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潘郎”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剔银灯》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细腻的情感描写。两者虽然表达了相似的思念之情,但在艺术手法和情感深度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