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5:50
再经胡城县
杜荀鹤 〔唐代〕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
便是生灵血染成。
去年我曾经过这个县城,
县里的百姓无不在诉说冤屈。
今年县令身着红色官服,
那不正是用生灵的鲜血染成的吗?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官民矛盾和百姓对官员的不满。杜荀鹤通过描写县城的现状,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杜荀鹤(约850-933),字元礼,号云溪,唐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多描绘社会现实,揭示人间疾苦。杜荀鹤的诗歌常反映对官僚腐败的不满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此诗作于杜荀鹤再次经过胡城县时,反映出他对地方官员的失望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唐代中后期,官员贪腐现象严重,民众生计困苦,诗人以此诗抒发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杜荀鹤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与反思。开头两句通过对话式的叙述,直截了当地揭示了百姓的冤屈,表现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敏锐观察。诗中的“县民无口不冤声”生动地描绘了民众的苦痛,显示出一种普遍的绝望与无奈。
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描绘县宰身着朱绂的形象,暗示了官员的奢华与腐败与百姓的疾苦形成鲜明对比。“便是生灵血染成”更是揭示了官员权力背后的残酷现实,暗示着官僚体制对无辜百姓的压榨。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情感冲击力,也让读者对社会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
杜荀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官场腐败的愤怒以及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良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官僚腐败的抗议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公正的渴望。通过描绘县城的现状,诗人揭示了权力与民生的对立,展现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县宰”是什么意思?
A. 百姓
B. 官员
C. 农民
D. 商人
诗人通过哪种颜色的官服来表现官员的权威?
A. 黑色
B. 红色
C. 白色
D. 蓝色
诗中“生灵血染成”意指什么?
A. 人们的财富
B. 无辜百姓的痛苦
C. 自然灾害
D. 官员的智慧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两首诗都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的苦难,但杜荀鹤的诗更直接地指向了官员的腐败,而杜甫则更侧重于描绘个人的困境和对社会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在社会现实面前的敏感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