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4:04
秋夜苦吟
杜荀鹤 〔唐代〕
吟尽三更未著题,竹风松雨花凄凄。
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
整夜吟哦到三更,却仍未能写出题目。
只有竹林中的风声、松树间的雨声、花朵轻轻摇曳,显得凄凉。
如果此时有人前来倾听,才会发现那巴猿是多么无声无息,根本不懂得啼叫。
巴猿:巴猿是指生活在巴蜀地区的一种猿猴,因其特有的叫声被称为“巴猿”。在古诗中,猿声常常与孤独、凄凉相联系,是一种表达悲伤情感的象征。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晚唐,字子美,号杜少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尤其对秋夜的描写极具细腻的感受。
《秋夜苦吟》作于秋夜,诗人独自吟咏,思绪纷飞,未能成诗,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孤独和凄凉。此时,竹风松雨的声音渗透着诗人的情感,巴猿的沉默更是反映了诗人的内心孤寂。
《秋夜苦吟》以清幽的环境描绘和深刻的内心感受为主,展现了诗人在孤独夜晚的沉思。首句“吟尽三更未著题”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创作苦恼,显示出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困惑。接下来的“竹风松雨花凄凄”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气氛,仿佛在说,尽管外界环境宁静,内心的波动却无法平息。
而“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则通过假设的情景,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即使身边有自然的声音,孤独的他也无法从中寻找到共鸣。巴猿的沉默不仅是对环境的反应,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孤独而深邃的秋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与内心的焦虑,令人深思。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创作的苦恼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寂,表现了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追求。
诗人吟哦到几更时分?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巴猿的沉默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