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11
我有一条拄杖,寻常将何比况。
采来不在南山,亦非昆崙西嶂。
拈起满目光生,放下骊龙缩项。
同徒若也借看,卓出人中之上。
我手中有一根拄杖,平常能与什么相比较呢?
这根杖不是在南山所采,也不是昆仑的西峰所生。
举起它,眼前一片光明;放下它,骊龙便会缩回脖子。
如果同伴们也能借此看一看,便能超越众人,卓然独立。
作者介绍:释慧宪,宋代禅宗僧人,以其哲理深邃的诗作著称,常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禅理。
创作背景:在宋代,禅宗文化兴盛,诗词成为表达哲思的重要方式。此诗可能是在对生活的感悟中写成,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境界的追求。
这首《偈》通过“拄杖”这一意象,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身信念的坚持。开篇以拄杖引入,暗示其在生活中所起的支撑作用,而“寻常将何比况”则透露出对平凡事物的淡然态度。诗中提到的南山与昆仑,既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时空的反思。通过“拈起满目光生”的描写,表现出拄杖带来的启迪与光明,象征着智慧的获得。最后一句“卓出人中之上”,则强调了通过内心的力量与智慧,达到超越众人的境界。这种超然的态度与禅宗的哲学思想相契合,使得全诗充满了禅意,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拄杖比作生活的支柱)、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通过对拄杖的描写,表达了个人信念与智慧的重要性,强调内心的力量可以超越外在的环境。
诗词测试:
诗中“拄杖”象征什么?
A. 生活的支柱
B. 物质财富
C. 朋友的支持
诗人提到的“南山”与“昆仑”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A. 生活的烦恼
B. 理想与追求
C. 个人的经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