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7:08
万杉寺途中即目
作者:夏敬颜
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
山田高复下,方罫依云根。
暖翠结庵屋,清流抱柴门。
门前荫桑柘,屋后罗鸡豚。
山家禾黍熟,想见风俗敦。
比邻无嫌猜,相对生春温。
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
诛茅傥终遂,试与荷筱论。
沿着狭窄的小径走出青翠的丛林,渐渐来到开阔的原野。
山田高低起伏,田地在云根下延展。
温暖的翠色包围着庵屋,清澈的流水环抱着柴门。
门前荫凉的桑树和柘树,屋后饲养着鸡和猪。
山里的农田禾黍已经成熟,想必当地风俗淳厚。
邻里之间没有猜忌嫌隙,面对面相处温暖如春。
这地方难道不是桃花源,而是朱陈村?
砍柴和茅草的事情终于得以实现,试着和荷花与细竹谈论。
夏敬颜,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字少宗,号敬颜,来自江苏。其作品以自然景色和乡土生活为题材,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的关注。
《万杉寺途中即目》创作于游历万杉寺途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万杉寺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开头,诗人通过“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展现出大自然的幽静和开阔。接着,诗中描写了乡村的生活场景,柴门、鸡豚、禾黍成熟,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村庄,体现出人们的安逸与幸福。
“比邻无嫌猜,相对生春温”一句,透露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表现出一种理想社会的温暖与和谐。最后的“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将诗人与陶渊明的桃花源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生动,既有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理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传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热爱。
本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无乃朱陈村”意指?
“比邻无嫌猜”表达的情感是?
夏敬颜的《万杉寺途中即目》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体现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夏敬颜的作品更侧重于现实生活中的温暖人际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