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5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50:51
黠虏乘秋屡合围,上书公独请偏师。
庭中子弟芝兰秀,塞上威名草木知。
千里折冲深寄此,三衙虚席看除谁。
与公相见清班在,仁祖重来筑旧基。
秋天来临,狡猾的敌人多次围攻,我向公请示,只请求派遣一支偏师。
庭院中子弟如芝兰般秀美,边塞上我的威名连草木都知道。
千里外的折冲将军,深深寄托在此,三衙的虚席上看能除去谁。
与您相见时,清白的班级还在,仁祖重来重建旧的基础。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他在诗词创作上继承了李白、杜甫的传统,风格豪放、清新,常用隽永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紧迫时期,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及对朋友的关心。诗中提到的“偏师”体现了对军事部署的思考,而“仁祖重来筑旧基”则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黄庭坚的《次韵奉答吉邻机宜》是一首结合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家国安危的敏感与忧虑。开篇的“黠虏乘秋屡合围”直接点明了当时的外部威胁,表现出一种紧迫感。接着提到的“上书公独请偏师”,则体现了诗人作为士人的责任感和对军事政治的深刻思考。
第二联“庭中子弟芝兰秀,塞上威名草木知”,一方面描绘了庭院中的年轻人如芝兰般的优秀,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自己在边塞的威名,反映出自信与骄傲。这种对比手法在情感上增强了诗的层次感,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当前形势的忧虑。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通过对战争与和平、个人与国家、现实与理想的思考,黄庭坚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对青年才俊的期待、对友人的关心及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黠虏”指的是: A. 友人 B. 敌人 C. 将领 D. 文人
“庭中子弟芝兰秀”中的“芝兰”象征: A. 努力 B. 美好 C. 高雅 D. 忍耐
诗中提到的“仁祖”是指: A. 新的君主 B. 以仁义著称的君主 C. 诗人自己 D. 外敌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庭坚的诗更注重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李白的诗豪放而奔放,黄庭坚则在豪放中带有深思,更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