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8-09 09:32:32

诗句

斋馀睡思生汤饼,红颗分甘惬下茶。

如梦泊船甘柘雨,芭蕉林里有人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9:32:32

诗词名称: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其二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斋馀睡思生汤饼,
红颗分甘惬下茶。
如梦泊船甘柘雨,
芭蕉林里有人家。

白话文翻译:

在斋房里,睡意朦胧,想起汤饼的香味;
红色的果子分给我,甜蜜的滋味在饮茶时感到惬意。
如同梦中航行,雨打在甘柘树上,
在芭蕉林里,隐约有人的家。

注释:

  • 斋馀:指在斋戒之后,通常指清静的生活。
  • 汤饼:一种用面粉制作的食品,形状像饼,常用作早餐。
  • 红颗:指红色的果实,可能是指荔枝。
  • 甘柘:柘树的果实,味道甘甜,常用于比喻美好的事物。
  • 芭蕉林:生长芭蕉树的地方,芭蕉常与南方的湿润环境有关。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甘柘雨”可以联想到《诗经》中的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此外,芭蕉树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宁静和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是黄庭坚在送别朋友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眷恋。首句“斋馀睡思生汤饼”开篇即以生活的细节吸引读者,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斋房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而“红颗分甘惬下茶”则通过“红颗”这一意象,使人联想到生机与甜蜜,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分享。接下来的“如梦泊船甘柘雨”,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满足。最后一句“芭蕉林里有人家”将自然与人文和谐结合,给人一种归属感与温暖。这首诗在简洁的表述中,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斋馀睡思生汤饼:斋房中,睡意朦胧,想起了美味的汤饼,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
    • 红颗分甘惬下茶:与朋友分享美味的果子,享受喝茶的乐趣,体现了和谐美好的友谊。
    • 如梦泊船甘柘雨:描绘了梦中航行的情景,雨水打在甘柘树上,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宁静的氛围。
    • 芭蕉林里有人家:隐约感受到人家在芭蕉林中,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泊船,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对仗:全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汤饼:象征生活的温暖与美好。
  • 红颗:代表友谊和分享的快乐。
  • 甘柘雨:自然的滋润与生命的美好。
  • 芭蕉林: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颗”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花
      • B. 红色的果子
      • C. 红色的石头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A. 芭蕉林
      • B. 汤饼
      • C. 红颗
    3. 此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伤感
      • B. 快乐与宁静
      • C. 忧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黄庭坚更多地融入了人际关系的元素,表现出友谊的温暖,而王维则侧重于山水的宁静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

相关查询

病中三偈 晓行 明日复雨凉再用韵二首 其一 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二首 灵泉 初三日出东郊碑楼院 过平望 金山岭 寄溧阳陈朋元明府,约秋末过之 五杂俎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云的成语 车字旁的字 举止失措 包含劬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消变 嚣怨 行而世为天下法 布荆 天下为家 微不足录 鬥字旁的字 土牛石田 络子 幾字旁的字 包含础的词语有哪些 鱼游釜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