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别二首之一》

时间: 2025-04-26 23:42:14

诗句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42:14

原文展示

赠别二首之一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那位姑娘婀娜多姿,年约十三岁,正是豆蔻年华的初春。春风拂面的扬州路上,万物复苏,景色宜人,然而即使再美的景致,卷起珠帘也无法与她的美丽相比。

注释

  •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的苗条婀娜,动作轻盈。
  • 豆蔻:指豆蔻树的嫩芽,借以形容少女的青春年华。
  • 二月初:指农历二月初旬,春天刚开始时。
  • 春风十里:形容春风拂面的美好情景,扬州的春天尤其迷人。
  • 卷上珠帘:形容女子的美丽与窗外的美景相比,显得更加迷人。

典故解析

“豆蔻年华”是古代用来形容少女青春的词汇,常用于诗词中以表达对年轻女子的赞美。同时,扬州在唐代被视为繁华的城市,春风十里更是夸张地表达了春天的美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诗和文,作品以清新、婉约、深刻见长。他的诗作多涉及爱情、离别和风景等主题,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牧的游历生涯,可能是他在与友人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青春少女的美丽,展现了那种无可替代的感受。开篇“娉娉袅袅十三馀”,立刻勾勒出少女的形象,轻盈而动人,随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描写,诗人将时间和青春紧密相连,春天的象征更是增强了这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接下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更是将场景延展至广阔的自然之美,春风的温柔与扬州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最后一句“卷上珠帘总不如”则转为一种感慨,虽然外界的美好令人心醉,但内心对那份美好的向往和留恋,却是无法通过任何景象来替代的。这种情感的深邃和复杂,使得整首诗在婉约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娉娉袅袅十三馀:描写少女的姿态,强调她的年轻和轻盈。
    • 豆蔻梢头二月初:象征着少女的青春期,春天的开始暗示了新的生命。
    • 春风十里扬州路: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扬州的春风吹拂,暗示了美好的旅程。
    • 卷上珠帘总不如:表达了对美丽的惋惜,窗外的美景无法与少女的美丽相提并论。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如“豆蔻”比喻少女),以及对仗(如“春风十里”与“卷上珠帘”对立),展现了杜牧高超的诗歌技巧。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青春美丽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伤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美丽的少女:象征青春、纯真与美好。
  • 春风: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扬州路:代表繁华与美丽的生活场景。
  • 珠帘:象征遮挡与距离,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却又无法触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豆蔻”指的是哪个年龄段的女子?

    • A. 十岁
    • B. 十三岁
    • C. 十六岁
    • D. 二十岁
  2. “春风十里扬州路”中扬州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美丽的风景
    • C. 离别的伤感
    • D. 以上全是

答案

  1. B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和杜牧的《赠别二首之一》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杜甫更多关注的是国家的忧患,而杜牧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杜牧诗集》

相关查询

捣练子 梅花 捣练子 春晚 捣练子 其二 捣练子 秋夜 捣练子•桥头 捣练子 咏霜 捣练子 咏霜 捣练子 咏愁 捣练子 晚春 捣练子二首 其二 避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朝不保暮 以博一粲 弋字旁的字 金瓶梅 千载一圣 提手旁的字 见素抱朴 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薰莸无辨 皓月千里 方字旁的字 弸中彪外 升结尾的成语 包含隋的成语 米字旁的字 千金一笑 丶字旁的字 盲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