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8:28
原文展示:
独起望山色,水鸡鸣蓼洲。
房星随月晓,楚木向云秋。
曲渚疑江尽,平沙似浪浮。
秦原在何处,泽国碧悠悠。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起床,远望山的颜色,水边的雉鸡在蓼洲鸣叫。
房星跟随月亮迎来了黎明,楚地的树木向着秋云伸展。
曲折的沙洲让人怀疑江水是否尽头,平坦的沙滩看起来像是浮动的浪潮。
秦地的原野在何处?泽国的景色如碧水般悠远无际。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酒,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杜牧的诗歌多描写山水、游子思乡和历史感慨,风格清新洒脱,常有深刻的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寄托对家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晓望》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周围的环境,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头两句通过“独起”和“水鸡鸣蓼洲”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水边的鸟鸣声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天际,描绘出黎明时分的星月交替和楚地的树木,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通过“曲渚疑江尽,平沙似浪浮”描绘出水与沙的交融,给人一种无限延展的感觉,仿佛江水与沙滩无尽相连。最后两句则以“秦原在何处,泽国碧悠悠”收尾,表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和家国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孤独、历史变迁与故乡思念的深刻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哲思与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水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鱼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山
“房星随月晓”中的“房星”主要是指:
A. 一颗星星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地名
诗中“秦原在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个人的经历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自然的感受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杜牧在《晓望》中更倾向于内心的思考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壮丽的景观与历史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