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41:58
杨柳八首(一作杨柳枝)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宜春苑外最长条,
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
一渠春水赤阑桥。
南内墙东御路旁,
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
何是情人最断肠。
苏小门前柳万条,
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
深闭朱门伴细腰。
金缕毵毵碧瓦沟,
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
半拂阑干半入楼。
馆娃宫外邺城西,
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
不关春草绿萋萋。
两两黄鹂色似金,
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
可惜牵缠荡子心。
御柳如丝映九重,
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露,
一面新妆待晓钟。
织锦机边莺语频,
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
纵有垂杨未觉春。
春天的苑外,柳条是最长的,
在春风中轻轻摇舞,宛如舞者的腰肢。
正是美人最伤心的时刻,
一条春水流过赤色的栏杆桥。
南墙旁的东御路上,
春色已知柳丝泛黄。
杏花尚未冷漠无情,
为何情人最伤心呢?
苏小门前的柳树万条,
金线垂拂过平桥。
黄莺不鸣,东风起,
朱门深闭,伴着细腰。
金缕轻纱飘荡在碧瓦沟,
六宫的眉黛惹人春愁。
傍晚时分更带着龙池的雨,
轻拂着栏杆,半入楼中。
馆娃宫外,邺城的西边,
远处映着征帆,近处拂过堤岸。
王孙的归意多么切心,
与春草的绿意无关。
两只黄鹂的颜色如金,
在柳枝上啼叫,动听的声音。
春天来临,柳条如线般延长,
可惜牵扯着荡子心情。
御柳如丝,映衬着九重天,
凤凰窗柱上绣着芙蓉。
景阳楼边,千条露水,
一面新妆静待晓钟。
织锦机旁,黄莺频频啼叫,
停下梭子,泪眼回忆征人。
在边塞的三月依然萧索,
纵有垂柳,却未觉春天。
这首诗中的“王孙”典故,出自《古诗十九首》,用来表达思念之情。而“春草绿萋萋”则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愁苦。
温庭筠,字飞卿,号露芳,唐代著名诗人、词人。他以擅长写词而闻名,被誉为“花间派”代表之一。温庭筠的作品多描写爱情、春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春天的景象与情感交织,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思念。
温庭筠的《杨柳八首》通过描绘春天的柳树与美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情感纠葛。诗中运用细腻的意象,如“闲袅春风伴舞腰”、“杏花未肯无情思”等,展现了春风中柳条轻舞的柔美景象,恰似人们心中的缠绵情思。特别是在描写离别时,温庭筠将春天的景色与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既有对春天的欢喜,又夹杂着对情人的思念与忧伤。
整首诗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黄莺不语东风起”,不仅使得春景生动,更增添了情感的厚度。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传达出一种不可言喻的伤感,仿佛春天的美丽也是对离别的无奈回应。通过对柳树的描写,温庭筠表达了人们在春天的愉悦之余,心中难以释怀的情感。
(后续句子依此类推,逐句解析。)
全诗通过春天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人情的复杂。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玉人”指的是?
A. 美人
B. 王子
C. 诗人
填空题: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这两句表达了对__的思念。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黄莺”代表春天的忧伤。(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