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7:46
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苏小慵多兰渚闲,融融浦日鵁鶄寐。
紫骝蹀躞金衔嘶,堤上扬鞭烟草迷。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春光像彩色的蛾子般轻柔,春水映衬着湿润的绿和鲜艳的红,显得格外迷人。苏小懒散地在兰渚上闲坐,暖暖的阳光下,鸟儿在梦中酣睡。紫色的骏马在金色的衔头下奔跑,堤岸上扬起的鞭声让烟雾弥漫。门外的平桥与柳堤相连,归来的时候,晚树上的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雅的词句而闻名,代表作品有《更漏子》等。温庭筠的诗词多表现个人情感、自然风光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春洲曲》写于温庭筠的晚年,反映了他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唐代正是文人墨客追求自由与个性化的时代,温庭筠的作品表现了这种追求。
《春洲曲》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春日美景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开头两句以“韶光染色如蛾翠”描绘了春光的柔美,随后“绿湿红鲜水容媚”则引入了自然的生动景象,展示了春日的生命力。
接着,诗人描写了苏小在兰渚上悠闲自得的情景,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融融浦日”不仅描绘了温暖的阳光,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鸟儿的酣睡象征着一种安静和谐的氛围,增添了春日的恬淡之美。
最后两句“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通过平桥、柳堤和黄莺的描写,形成了回归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归乡的思念。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结合,体现了温庭筠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春洲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春洲曲》的作者是谁?
“韶光染色如蛾翠”中的“韶光”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紫骝”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