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3:0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3:06:53
原文展示:
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却望关山逈。前瞻沙漠平。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
白话文翻译:
我原本是出身良好的女子,被选入宫中。没有得到女官的推荐,更失去了画师的青睐。我的美貌并非天生,我的发型也改变了真实的模样。这都是因为我命运不济,误使君王的恩宠变得轻薄。我在渭桥路上哭泣,叹息着离开长安城。夜晚依偎在寒冷的草地上过夜,早晨随着飘动的蓬草前行。回头望向遥远的关山,向前看是平坦的沙漠。胡地的风带着秋月的寒意,马的嘶鸣混杂着笳声。毛皮大衣代替了丝绸衣裳,毡帐取代了金屏风。我自己知道美丽的容颜已经消逝,羞于看镜中的自己。发钗落下终将被抛弃,发髻解散也不需要再缠绕。何必要单于的重视,岂能假借阏氏的名号。勉强吃些粗糙的食物,筒中的酒也未能倾倒。心随着故乡的距离而断绝,忧愁随着边塞的云而生。如果汉宫中还有人记得我,就请看那旄头星吧。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道衡(540年-609年),字玄卿,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北齐、北周、隋三朝官员。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昭君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昭君辞》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昭君出塞的故事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题材,反映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和亲政策。薛道衡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昭君辞》以昭君出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的内心世界和她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我本良家子”一句,既表明了昭君的高贵出身,又暗示了她命运的突变。“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揭示了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人情冷暖。“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则生动地描绘了昭君离别时的悲伤与不舍。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
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
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
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
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
却望关山逈。前瞻沙漠平。
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
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
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
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
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
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
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
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昭君辞》通过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昭君的形象既是一个具体的个体,也象征着所有在动荡时代中被迫离乡背井的人们。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昭君辞》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薛道衡 D. 王维
诗中“蛾眉非本质”一句,表达了昭君的什么情感? A. 自傲 B. 自卑 C. 自怜 D. 自责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一句,描绘了昭君的什么情景? A. 进宫 B. 出塞 C. 回乡 D. 结婚
诗中“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