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22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作者:皇甫泌
昔在童蒙岁,学礼暨诗书。
肃肃秉庭训,罔敢宁斯须。
积习将一纪,心目多勤劬。
本此修拙辞,阶之登仕途。
得以施所学,闻者谓之迂。
吾道固未行,或嗤为腐儒。
腐诚如所云,儒非吾敢居。
时英贱民政,亦诮官之麄。
嘉言屡治勗,周旋画伟谟。
胡不事章句,清贵无加于。
我闻今学者,为人不自图。
六朝文物壅,化源由是枯。
华文愧不能,迷深甘守株。
古人不得见,临风重欷嘘。
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学习礼仪和诗书。
严肃地秉持家训,决不敢有一丝松懈。
经过多年积累,心中充满了勤奋的劳作。
因此修习拙劣的辞藻,逐步前往仕途。
可以施展所学,却被世人称为迂腐。
我的理想尚未实现,或许被嘲笑为腐儒。
腐儒的批评确实如所言,然我并不敢自称儒者。
当今英才贱视民政,也讽刺官员的庸劣。
嘉言频频被用以劝诫,周旋于宏伟的谋划中。
为何不专心于章句,清高并无益处?
我听说如今的学者,多为自己而不图他人。
六朝的文化因而受阻,传承的源流由此枯竭。
华美的文字我感到惭愧,迷恋深渊甘愿守株。
古人无法再见,面对风景不禁叹息。
作者介绍
皇甫泌(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风兼具古典和现实主义,常通过个人经历抒发对社会的看法。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皇甫泌对当代学术风气的反思之际,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他对当时学者不思进取、追求名利的现象深感忧虑,借送别友人之际抒发心声。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作,展现了皇甫泌对自己学术追求的反思与对当下社会的批判。全诗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珍视和对当代学术风气的失望。
诗中“昔在童蒙岁,学礼暨诗书”回忆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从严肃的家教到对知识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随着时光的推移,诗人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现实中遭遇了质疑与冷遇。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传达了他内心的无奈和苦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腐儒”与“英贱民政”,揭示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以及对官场的失望。皇甫泌并不愿意被视为迂腐之人,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理想,即便面临着外界的误解和嘲讽。
整首诗在情感上显得沉重而深邃,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诗人的叹息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这种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使得这首诗在历代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个人的学术追求与社会的现实矛盾展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当代文化现状的忧虑,传递出一种浓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成长历程,也勾勒出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气。
诗词测试
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腐儒”主要指什么?
诗中对于当代学者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