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03
美玉不自贵,贵之者良工。
高才不自明,明之者至公。
和璞文未刻,他山石正同。
子虚赋未行,相如车不东。
我今徵此词,亦将拟未通。
粤有空门子,孕秀赤城中。
性静不欲俗,诗癖俄我躬。
意淳自高古,言雅思变风。
劳劳不称年,名尚高远聰。
我来山月乡,即貌知困蒙。
吾师道虽否,天子方文崇。
一旦因得意,诵之于六宫。
美玉不会自己认为珍贵,珍贵它的,是真正的工匠。
高超的才能不会自己显现,能够显现它的,是至公之人。
未雕琢的璞玉,如同他山的石头一般。
子虚的赋作尚未完成,相如的车马却难以东行。
我今天征引这首词,也将尝试表达未曾通达的意思。
在赤城中,有一个空门子,孕育着秀丽的风光。
性情宁静,不愿随俗,我的诗癖已然自我表现。
意趣淳朴自古高雅,言辞优雅思想变化随风。
我年纪虽小,却不称其年,名声依然高远聪慧。
我来到这个山月之乡,便明白了困顿与迷茫。
我的老师虽然不被认可,天子仍然崇尚文才。
一旦因得意之时,便在六宫中吟诵。
作者介绍: 皇甫泌(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清新的风格和独特的个性著称。其作品常融入哲理,反映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送别梵才上人归天台山之际,表达了对高人逸士的敬仰与惋惜之情。天台山是道教名山,代表着追求清净、脱离世俗的理想。
这首诗以“送”字开篇,直接指向送别的主题,表现了对梵才上人的尊敬与惜别之情。诗中通过对玉石和才华的比喻,揭示了真正的价值需要被懂得与珍视,强调了高人不为世俗所知的孤独与无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梵才上人清高脱俗的性情,体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诗中反复提到的“性静不欲俗”,表达了对世俗浮华的否定,显现出个人内心的坚守与追求。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吾师道虽否,天子方文崇”,不仅表明了诗人对老师的尊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才华与文人的崇尚,尽管有时这些人未必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整首诗从个人情感出发,逐渐扩展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高人逸士的敬仰,揭示了真正的人才往往不被世俗所识别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追求内心宁静与高雅情操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美玉不自贵”中的“美玉”比喻什么?
A. 珍贵的东西
B. 有潜力的人
C. 美好的事物
答案: B
诗中提到“性静不欲俗”,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A. 追求名利
B. 高洁的性情
C. 对世俗的依赖
答案: B
“吾师道虽否,天子方文崇”中表达了什么?
A. 对老师的不满
B. 对文才的认可
C. 对政治的讽刺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