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21:4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21:46:22
高亭宾客散,暑夜醉相和。
细汗迎衣集,微凉待扇过。
风还池色定,月晚树阴多。
遥想随行者,珊珊动晓珂。
在高高的亭子里,宾客们已散去,暑热的夜晚里,醉意朦胧的我们一同欢歌。细细的汗水在衣服上凝聚,微微的凉风等待着扇子轻轻摇动。微风轻拂,池塘的水面静谧如常,月色渐晚,树影显得愈加幽深。我遥想和我同行的人,轻轻摇曳的晨钟声似乎在耳边响起。
耿湋(约800年-约860年),字子渊,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尤以描写夏夜景致见长,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优雅的生活态度。
此诗作于唐代盛世,诗人身处繁华的社会环境,夜晚的聚会与朋友相聚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诗中通过描绘夏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生活的闲适与惬意,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夏夜西亭即事寄钱员外》是耿湋在夏夜聚会时写成的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夜中,朋友们在高亭聚会的情景。诗的开头两句“高亭宾客散,暑夜醉相和”,便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气氛,宾客散去的亭子,留下的是醉酒后那种轻松愉快的余韵。接着“细汗迎衣集,微凉待扇过”描绘出夏夜的细腻感受,细汗和凉风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舒适的惬意。 此时的环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
接下来的“风还池色定,月晚树阴多”,诗人通过环境的变化反映内心的宁静,微风轻拂,水面波光粼粼,月色柔和,树影摇曳,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夜晚。最后一句“遥想随行者,珊珊动晓珂”则是感情的升华,诗人对同伴的思念之情在此刻愈加明显,晨钟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唤起了他对昔日情谊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夏夜的闲适与人际关系的温暖,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更融入了深厚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具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
诗中“高亭宾客散”意指:
A. 客人聚集在亭子里
B. 客人已离开亭子
C. 亭子被风吹倒
D. 诗人在亭子里喝酒
诗中“细汗迎衣集”中的“细汗”指的是:
A. 大量的汗水
B. 微微的汗水
C. 冷汗
D. 热泪
“遥想随行者,珊珊动晓珂”中“珊珊”形容:
A. 声音的清晰
B. 动作的轻盈
C. 颜色的鲜艳
D. 情感的复杂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