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6:02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其一
作者: 皇甫泌 〔宋代〕
昔在童蒙岁,学礼暨诗书。
肃肃秉庭训,罔敢宁斯须。
积习将一纪,心目多勤劬。
本此修拙辞,阶之登仕途。
得以施所学,闻者谓之迂。
吾道固未行,或嗤为腐儒。
腐诚如所云,儒非吾敢居。
时英贱民政,亦诮官之粗。
嘉言屡诒勖,周旋画伟谟。
胡不事章句,清贵无加于。
我闻今学者,为人不自图。
六朝文物壅,化源由是枯。
华文愧不能,迷深甘守株。
古人不得见,临风重欷歔。
在我童年时期,学习礼仪和诗书。
恭敬地遵循家庭教诲,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经过十年的积累,心中满是勤奋与努力。
正因如此,我才修炼这些拙劣的词句,准备走上仕途。
能够施展所学,却被人称之为迂腐。
我的道理本来就没有传播,或许被嘲笑为腐朽的儒者。
虽说腐朽是如此,但我并不敢自称为儒者。
当今英俊不被重视,甚至讥讽官员的粗鄙。
好言常常被传授,周旋于宏伟的谋划之中。
为何不专注于经典文句,清贵也无所增加。
我听说如今的学者,做人并不自求。
六朝的文物被阻塞,文化的源头因此枯竭。
我感到羞愧无法继承华文,深陷迷途甘愿守株待兔。
古人无法见到,临风惆怅不已。
皇甫泌,字大猷,号子华,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作者通过对自身学习经历的回顾,表达对当时学术氛围的失望与无奈。诗中不仅流露出对古代文人的崇敬,还有对当代文化衰退的痛心。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其一》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挽歌与对当代学术的忧虑。全诗以回忆的形式展开,回顾自己从童年到成年学习的历程,体现了对家庭教诲的恭敬和对知识的追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当今社会并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迂腐。这种反差让他感到失望与无奈。
诗中提到“积习将一纪”,可以看出作者在学习上投入了十年的心血,然而如今的学者却不再追求真理,而是安于现状,导致文化的衰落。特别提到的“六朝文物壅”,暗示了历史的积淀与当代的疏离,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最后,作者以“古人不得见,临风重欷歔”作结,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惋惜与对自身无能为力的叹息。
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现出浓厚的文化自省精神。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在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当代学术环境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个人理想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积习将一纪”指的是:
A. 学习了十年
B. 学习了二十年
C. 学习了五年
D. 学习了三年
诗人对当代学者的态度是:
A. 赞赏
B. 讽刺
C. 不在乎
D. 尊重
“守株待兔”比喻的是:
A. 积极进取
B. 安于现状
C. 失败
D. 忙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