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4: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4:52:04
《歌赤帝辞》
炎光在离,火为威德。
执礼昭训,持衡受则。
靡草既凋,温风以至。
嘉荐惟旅,时羞孔备。
齐缇在堂,笙镛在下。
匪惟七百,无绝终始。
这首诗表达了赤帝的威光如同烈火,展现出他的威德。恪守礼仪、传承教诲,确保公正与秩序。草木已然凋零,温暖的风却已吹来。良好的供奉仅供旅途的人,时常感到羞愧而不敢缺席。齐整的丝绸在堂上,乐器则在下面。并非仅有七百人,而是始终不断地延续下去。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倩,南朝梁时期的著名诗人、文人和音乐家,擅长诗歌、散文和音乐理论。作为当时的文学领袖之一,沈约的诗作风格典雅,内容丰富,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歌赤帝辞》是沈约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对帝王神性的崇拜与礼仪的重视。诗中描绘了赤帝的威德与光辉,表达了对传统礼仪与道德规范的推崇,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权威人物的尊重与期盼。
《歌赤帝辞》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引人入胜。诗中通过火的象征,表现出赤帝的威严和德行,火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权力和道德的象征。诗的开头“炎光在离,火为威德”便设下了全诗的基调,强调了帝王的威势与光辉。
执礼昭训、持衡受则,则展现了对礼仪和法律的重视,表明在治理国家时,必须恪守礼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的“靡草既凋,温风以至”,则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向往,温暖的风预示着希望的到来。
最后几句“齐缇在堂,笙镛在下”,描绘了一个和谐的场景,乐器的存在表明了文化的繁荣与传统的延续。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未来的期待。
全诗围绕着对赤帝威德的赞美,强调传统礼仪和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期待,展现出一种对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向往。
诗中“火为威德”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火的力量
B. 权威与道德
C. 自然现象
“靡草既凋,温风以至”中,温风象征什么?
A. 夏天
B. 希望与生机
C. 凋零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赤帝的赞美
B. 对春天的描写
C. 对自然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