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00:48
开国勋庸大,重城邸第宽。
枯杨映楼角,蔓草被墙端。
不见分香妾,空余斗鸭阑。
谁来悲孔雀,金翠羽毛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现在却显得冷清而荒凉。开国的功臣曾经声势浩大,但如今城池和宅邸都显得宽阔而空旷。枯萎的杨树映衬着楼角,蔓延的杂草覆盖着墙边。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妾侍,只有空荡荡的鸭子栏杆。谁会为孔雀的悲哀而感到心痛,它的金色和翠绿的羽毛早已残损不全。
这首诗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对繁华过往的追忆。作者通过对曾经辉煌的宅邸和现在的荒凉景象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孔雀是华丽的象征,而其羽毛的残损则暗示着曾经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作者介绍:梅尧臣(约1007年—1060年),字德融,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文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晚年,可能是他对自己所经历的历史变迁以及家国情感的反思。诗中表现了对昔日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败的无奈。
梅尧臣的《和赵员外良佐赵韩王故宅》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开头两句描述了昔日开国功臣的豪华宅邸,如今却显得空旷寂寥,透出一种落寞感。枯杨与蔓草的描写,突显了环境的荒凉,象征着往日繁华的消逝。特别是“不见分香妾,空余斗鸭阑”,不仅表现了美人不再的惆怅,更折射出世事的无常和人心的淡漠。最后一句“谁来悲孔雀,金翠羽毛残”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孔雀本是美丽的象征,而其残破的羽毛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美好的消逝。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奈,是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化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繁华一去不复返的惋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开国勋庸大”是指什么?
“空余斗鸭阑”中的“斗鸭”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孔雀”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的《和赵员外良佐赵韩王故宅》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感慨,但梅尧臣的作品更加集中于个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事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