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0:34
《禋雅 其二》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盛乐斯举,协徵调宫。
灵飨庆洽,祉积化融。
八变有序,三献已终。
坎牲瘗玉,酬德报功。
振垂成吕,投壤生风。
道无虚致,事由感通。
于皇盛烈,比祚华嵩。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歌颂了礼乐的和谐。诗中提到的“盛乐”是指盛大的音乐和庆典,“协徵调宫”则是说明乐器的和谐与配合。接着描写了丰盛的祭品与庆典的喜悦,表明祝福和福祉的积累和融合。接下来的“八变有序,三献已终”则指祭品的准备和献祭的程序已经完成。之后提到的“坎牲瘗玉”是指用祭品和玉石表达对德行的回报。最后,诗人通过“振垂成吕,投壤生风”表现了礼乐的影响力,并强调了道德与感召之间的关系,表明皇帝的盛大和光辉。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叔夜,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南朝宋的重要人物,以文采斐然著称,尤其擅长诗词和赋。沈约的作品多涉及礼乐文化,反映了南朝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兴盛。
创作背景:
《禋雅 其二》作为沈约的作品之一,写作于南朝时期,正值国家经济、文化繁荣之际。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乐的重视和对祭祀活动的崇敬,旨在通过歌颂礼乐,表达对国家和皇帝的祝福。
《禋雅 其二》以其丰富的意象和严谨的结构,展现了南朝时期对礼乐文化的高度重视。诗中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出一种庄重而和谐的氛围。首联“盛乐斯举,协徵调宫”即以乐事开篇,传达出一种盛大而欢愉的场景,立刻吸引读者的视线。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祭品和庆典的描述,逐步深化了对礼仪的重视和对美好祝愿的寄托。
诗中“坎牲瘗玉”一句,通过对祭品的具体描写,体现出文化中的崇高与尊重,表现了对神明和先人的敬仰。最后一句“于皇盛烈,比祚华嵩”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皇权的赞美与祝愿,显示出诗人在国家兴盛与文化传承上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沈约对古典礼乐的理解与赞美,还反映了南朝时期礼乐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隐喻等修辞手法,如“协徵调宫”与“灵飨庆洽”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礼乐的颂扬,寄托了对国家、皇帝的祝福,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盛乐斯举”中的“盛乐”指的是什么?
“坎牲瘗玉”中的“瘗”字是什么意思?
该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