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3:32
原文展示:
反本兴敬,复古昭诚。
礼容宿设,祀事孔明。
华俎待献,崇碑丽牲。
充哉茧握,肃矣簪缨。
其膋既启,我豆既盈。
庖丁游刃,葛卢验声。
多祉攸集,景福来并。
白话文翻译:
追本溯源,兴起尊敬;回归古代,彰显真诚。
礼仪的安排早已设定,祭祀的事务有如孔子所教。
华丽的祭品准备献上,崇高的碑石与美好的牲畜齐备。
满满的盛筵,肃穆的簪缨,
肉盘已经打开,我的豆子也已满盈。
厨师如游刃般灵巧,葛卢的声音清晰可辨。
众多的福祉汇聚,吉祥的运气如同潮水般涌来。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景仁,号青莲,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主要活动于南朝刘宋。沈约以其诗词和文笔闻名,尤其擅长赋和诗,作品中常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礼仪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时期,是对古代礼仪和祭祀文化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对传统的崇敬。沈约在此诗中运用礼仪和祭祀的意象,表达了对古代贤明之道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诗歌鉴赏:
《牷雅》体现了沈约对古代礼仪文化的高度敬重,诗中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描绘了庄重的祭祀场景,展现了古人所持的理想信念和社会风俗。开篇的“反本兴敬,复古昭诚”明确了主题,强调回归传统的重要性。接下来的“礼容宿设,祀事孔明”则是对礼的重视,表现了对孔子所倡导的文明礼仪的尊重。
诗中“华俎待献,崇碑丽牲”用具体的祭品和环境描绘,展示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祭祀场面。在这样的祭祀中,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最后几句“庖丁游刃,葛卢验声”则通过比喻,突出技艺的精湛与祭祀的顺畅,将个人的技艺与整个礼仪过程的和谐统一相结合,形成一种美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礼仪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认同,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反本兴敬,复古昭诚。
追根溯源,重视对古代文化的尊敬与认同。
礼容宿设,祀事孔明。
礼仪的安排早已设定,祭祀事务遵循孔子的教导。
华俎待献,崇碑丽牲。
华丽的祭品准备好,崇高的碑石和美好的牲畜齐备。
充哉茧握,肃矣簪缨。
盛筵满满,庄重的环境让人肃然起敬。
其膋既启,我豆既盈。
肉盘已经打开,我的豆子也已满盈,象征丰盈的祭品。
庖丁游刃,葛卢验声。
厨师如游刃般灵巧,声音清晰可辨,形象生动。
多祉攸集,景福来并。
众多福祉汇聚,吉祥的运气如潮水般涌来。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强调对礼仪和传统文化的重视,表达了对古代贤明之道的向往和对社会风尚的思考,体现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对古代礼仪的赞美,反映了一个重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反本兴敬”是什么意思?
A. 追根溯源,重视敬仰
B. 忘记古代,崇尚现代
C. 反对传统,追求自由
“华俎待献”中的“华俎”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酒杯
C. 祭品
“庖丁游刃”用来形容什么?
A. 厨师的技艺
B. 祭祀的过程
C. 食物的美味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者都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但沈约更偏重于对礼仪的赞美,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