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三教圆通堂》

时间: 2025-07-27 10:06:34

诗句

处中最灵智,人与天地参。

其间有佛老,曷又推为三。

共以圆通出,诚明自包含。

排楹压文础,焕采涂朱蓝。

而将罝吾儒,复欲笼彼聃。

二徒不自晓,恬若均笑谈。

越鸟不巢北,伐马不嘶南。

固亦辨殊土,麟鷟唯时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06:34

题三教圆通堂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处中最灵智,人与天地参。
其间有佛老,曷又推为三。
共以圆通出,诚明自包含。
排楹压文础,焕采涂朱蓝。
而将罝吾儒,复欲笼彼聃。
二徒不自晓,恬若均笑谈。
越鸟不巢北,伐马不嘶南。
固亦辨殊土,麟鷟唯时堪。

白话文翻译:

在这里最灵动智慧的是人与天地的交流。
其中有佛与老子,何必再推崇为三教呢?
三教的圆融,真诚与明智自会包涵其中。
排开横梁,压迫着文人的根基,
华丽的色彩涂抹着朱红和蓝色。
却想要捕捉我们的儒家,
又想要囚禁那些道家。
这两位弟子竟然不明白,
安然自若地像是在闲谈。
越鸟不在北方筑巢,
伐马的声音不在南方嘶鸣。
固然也能分辩不同的土地,
麟与鵟总是要看时机。

注释:

  • 佛老:指佛教与道教的创始人,佛陀与老子。
  • 三教:指儒教、道教与佛教。
  • 圆通:指三教的圆融与通达。
  • :捕捉、网住的意思。
  • :指老子,常用其姓“李”或字“聃”来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作品而受到后世的推崇。梅尧臣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对自然细致的描写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

创作背景:

《题三教圆通堂》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佛教、道教与儒教三教并存的文化现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三教合一的看法,强调了智慧与真诚的内涵。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题三教圆通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三教历史的深厚与复杂。诗中,作者通过描绘人与天地的交融,展示了人类智慧的灵动。尤其是“其间有佛老,曷又推为三”一句,表明了作者对三教的理解与推崇,认为三教实际上是相互融合的。通过“圆通”这一概念,作者强调了智慧的内涵,认为真正的明白与诚意是包罗万象的。

在形式上,诗的用词考究,意象丰富,分句之间层层递进,构成一种哲理性的思考。通过对比的手法,梅尧臣在诗中展现了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三教的思考,更是对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处中最灵智:在此地最灵动的智慧。
  • 人与天地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其间有佛老:其中有佛教与道教的智慧。
  • 曷又推为三:何必再将其分为三教呢?
  • 共以圆通出:三教的融合与通达。
  • 诚明自包含:真正的智慧和诚意自会包容万象。
  • 排楹压文础:压迫着文人的根基,象征着对传统的冲击。
  • 焕采涂朱蓝:华丽的装饰,体现文化的繁华。
  • 而将罝吾儒:想要限制儒家的思想。
  • 复欲笼彼聃:又想要囚禁道教的思想。
  • 二徒不自晓:两位弟子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 恬若均笑谈:安然自若,似乎在闲聊。
  • 越鸟不巢北:比喻选择生存的环境。
  • 伐马不嘶南:比喻行为与环境的和谐。
  • 固亦辨殊土:能够辨别不同的文化与土地。
  • 麟鷟唯时堪:麟与鵟的出现要看时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越鸟不巢北,伐马不嘶南”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句式的重复与排列,使得思想更为清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三教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类智慧、自然和谐的深刻理解,强调了文化的包容性与多元性。

意象分析:

  • :象征智慧与慈悲。
  • :象征道教的悠久与深邃。
  • 圆通:象征和谐与融合。
  • 越鸟:象征自由选择的生命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教分别是? A. 儒教、道教、基督教
    B. 儒教、道教、佛教
    C. 儒教、道教、伊斯兰教
    答案:B

  2. “越鸟不巢北”所表达的意思是? A. 鸟类迁徙的自然规律
    B. 选择适合的生存环境
    C. 地理位置的限制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圆通”主要指什么? A. 圆形的通道
    B. 三教的融合与通达
    C. 物体的运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题三教圆通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都反映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梅尧臣则关注文化的融合与哲理的探讨,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三教文化在宋代的交融与发展》
  • 《古诗词鉴赏基础》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晓晴) 春景 墦间 夏景 其二 松凉夏健人 寿王太守 其四 念奴娇(酬王城山) 春景 仰蜂粘落絮 秋景 天清木叶闻 月诗 摸鱼儿(和谢李同年) 归国遥(暮春遣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决命争首 一家眷属 百顺百依 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劾捕 玉字旁的字 鞫问 王言 不值一谈 生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就开头的成语 股肱 出警入跸 囚首垢面 弓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