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3:41
昭信淮上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清淮渺然去,白浪势如奔。
同发已先远,独行将向昏。
洲长宁辨路,夜泊偶依村。
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
清澈的淮水缓缓流去,白色的浪潮奔腾而来。
与我同行的人都已经远去,我独自一人将向黄昏而去。
在长长的洲渚上,难以辨认方向,夜晚泊船偶然靠近村庄。
灯火隐约闪烁,应该能听到人们的喧哗声。
本诗虽无明确的典故,但其中的“淮”字可以联系到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地理文化。淮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流传着许多诗文,象征着道路的艰辛与人们的无奈。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生于长洲(今江苏省南通市),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创作背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常常在游历中感受到孤独与思乡的情绪,特别是在水乡的夜晚,容易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昭信淮上》是一首描绘江河水乡夜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清淮水上航行的孤独感。开篇以“清淮渺然去,白浪势如奔”描述水流细腻且奔腾,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流逝。接着,诗人感慨与他同行的人都已远去,独自向黄昏而行,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绪。后面的“洲长宁辨路,夜泊偶依村”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迷茫与归属感的缺失,夜晚的宁静让人更加思考人生的方向。最后以“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收尾,点出夜晚的村庄生活,仿佛远方的温暖与热闹与诗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与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展现了水乡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喧哗之间的对比。
诗词测试:
诗中“清淮渺然去”描述的是?
A. 河流的静谧
B. 河流的奔腾
C. 河流的迷茫
D. 河流的温暖
诗中“同发已先远”的意思是?
A. 一起出发的人都已经远去
B. 一起出发的人都很近
C. 诗人独自出发
D. 诗人和朋友一起
诗中“灯火稍觉乱”的含义是什么?
A. 灯光明亮
B. 灯光模糊不清
C. 灯光闪烁
D. 灯光照亮了黑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头》中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但更多的是对自由与追求的思考,而梅尧臣的《昭信淮上》则更注重表现内心的孤独感与思索。两者都通过夜晚的意象来传达情感,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