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7:0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7:06:36
原文展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白话文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则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是高山,钟子期赞叹道:“真好啊,像巍峨的泰山!”
心中所想是流水,钟子期又说:“真好啊,像奔腾的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总能理解。
然而钟子期去世,伯牙感慨世间再无知音,遂断弦绝琴,终生不再弹奏。
注释:
典故解析:
《伯牙绝弦》的故事来源于《列子·汤问》,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音乐上的默契。钟子期能够完全理解伯牙的音乐意图,二人之间的知音情谊成为古代文化中的典范。钟子期的去世使伯牙感到失去知音,最终选择放弃音乐,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及艺术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不详,可能是古代的民间故事传承。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体现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反映了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主题。它表现了对于知音的珍视与失去后的无奈,反映了古人对友情和艺术的理解。
诗歌鉴赏:
《伯牙绝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展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音乐的共同理解。诗中通过对两位主角的描写,突出了伯牙的才华与钟子期的洞察力。高山与流水的意象,不仅是对音乐的比喻,更深化了两人心灵的契合。钟子期的去世,让伯牙感到世界失去了知音,表现了对友谊的深切怀念和失落。在这一刻,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情感的寄托。伯牙在失去知音后选择绝弦,象征着他对音乐的绝望与对友谊的追忆,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化中是极为珍贵的。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令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友情与艺术的结合,强调知音的难得与失去后的痛苦,反映了古人对情感与艺术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伯牙擅长什么乐器?
钟子期对伯牙的琴声如何评价?
伯牙在失去钟子期后做了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