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论语十二章》

时间: 2025-06-25 11:18:36

诗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11:18:36

原文展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白话文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而不生气,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曾子说:“我每天要反省三次:为别人谋划却不忠诚吗?与朋友交往却不守信吗?传授的知识没有去实践吗?”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确立自己的事业,四十岁时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明白天命,六十岁时耳朵听得顺畅,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而不逾越礼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碗饭,一瓢饮,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忧愁,回却依然保持快乐。”
贤哉,回也!
雍也说:“知道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雍也说:“吃粗粮,喝水,曲肱而枕,乐趣自会在其中。不义而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述而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从其中的善者学习,从其不善者加以改正。”
述而在河边说:“时间如流水,不分昼夜。”
子罕说:“三军可以夺去指挥,普通人却不可夺去志向。”
子罕子夏说:“博学而志向坚定,认真提问并近思,仁德就在其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时常复习。
  • 不亦说乎:难道不快乐吗?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三省吾身:三次反省自己。
  • 志于学:立志于学习。
  • 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以获得新知。
  • 不义而富且贵:不道德而获得的财富和地位。

典故解析

  •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中的一段,强调从他人身上学习的态度。
  • “逝者如斯夫”:时间的流逝,不分昼夜,意在提醒人珍惜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创作背景

《论语》的内容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孔子及其弟子对伦理、政治、教育等问题的探讨,旨在传播儒家思想,倡导仁德、礼义和忠信的道德观念。

诗歌鉴赏

《论语十二章》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道理,展示了孔子对学习、友谊、道德和人生的思考。全篇用问答的形式,既有孔子的教诲,也有弟子们的反思与总结,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人生的根本,时常复习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交友的诚信也是君子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尊重。孔子的自我反省,展现出一种学习和进步的态度,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初心。

在描绘人生的不同阶段时,孔子通过“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等表述,概述了人生的成长过程,强调了知识、道德与个人志向的关系。此处不仅有教育的意义,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此外,孔子对生活态度的描述,特别是对物质财富的看法,充满了哲理。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乐观的态度,这种境界是值得人们追求的。

整首诗歌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倡导,更是对社会和谐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强调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带来快乐。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交友的乐趣,说明友谊的珍贵。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君子的宽容与自省。
  4. “吾日三省吾身……” - 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5.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人生不同阶段的学习与成长。
  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循环学习的必要性。
  7. “学而不思则罔……” - 强调思考与学习的结合。
  8. “贤哉,回也!” - 赞美弟子回的坚韧与乐观。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强调兴趣与乐趣的重要性。
  1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学习的谦逊态度。
  11. “逝者如斯夫……” - 时间的流逝与珍惜。
  12. “三军可夺帅也……” - 志向不可动摇。

修辞手法

  • 对仗:整篇使用了很多对仗的句式,如“饭疏食,饮水”。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水,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语气,如“不亦说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学习、修身、交友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自我反省的必要、友谊的珍贵以及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其核心思想是提倡仁德、礼义和自我修养,体现了深厚的儒家文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习:象征知识的获得与自我提升。
  • 友谊: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支持。
  • 乐趣:象征生活的态度与价值观。
  • 时光:时间的流逝,提醒人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 A. 赚钱
    • B. 提升自我
    • C. 取悦他人
    • D. 获得名声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味着什么?

    • A. 三人就能打败敌人
    • B. 从他人身上学习
    • C. 三人一起吃饭
    • D. 学习不需要老师
  3. 孔子认为生活中的乐趣在哪里?

    • A. 在物质享受
    • B. 在友谊和学习中
    • C. 在权力地位上
    • D. 在名声和财富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学》:儒家经典,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 《中庸》:探讨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

诗词对比

  • 《论语》与《孟子》:两者都是儒家经典,前者侧重于伦理道德,后者更强调仁政与人性之善,展现了不同的哲学视角。

参考资料

  • 《论语》原文及其注释
  • 《论语》研究及其思想解析书籍
  • 相关的儒家思想研究论文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赏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贺新凉 其二 贺新凉 其一 中秋前后螺川两度访莲于虹口公园,索余作图,因和原韵题之 贺新凉 贺新凉 其二 己亥腊日秣陵别秦伯虞同年 贺新凉 其一 题徐积余太守所藏渊雅夫妇合璧书前后赤壁赋,用易硕甫观察原调 贺新凉 壬子岁寄家弟用韵 贺新凉 寄李武曾用朱锡鬯韵 贺新凉 再赠柳敬亭 贺新凉 雁声 贺新凉 其二 送周雪客南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颐然 包含豨的词语有哪些 驽马铅刀 长发其祥 鼠结尾的成语 官样文书 马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阴字繁体字怎么写?阴的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散音 艺术字大全_艺术字设计风格与技巧 不得而知 骨字旁的字 第二字与第四字反义成语大全_反义词成语精选 山眉水眼 殳字旁的字 直写胸臆 痛挠 描写蓝天的诗有哪些?这份描写蓝天的诗句,让你轻松写出好句子_诗歌创作必备 寸的部首有哪些字?这份超全寸部首汉字清单送给你_汉字偏旁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