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4:5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4:50:15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在这个正月十五的夜晚,火树与银花交织在一起,宛如星桥上的铁锁开启。黑暗的尘埃随马儿远去,明亮的月光伴随着人们而来。游艺者都如盛开的李花,歌声中落梅纷飞。金吾(夜间的守卫)并不禁止夜间的游玩,玉漏(计时的器具)也不再催促时光的流逝。
苏味道,唐代诗人,字子美,号东篱,曾任职于翰林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节日景象及人们的生活,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与自然。
《正月十五夜》创作于元宵节,正值春节的尾声,表达了人们在节日中欢庆的愉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时的社会氛围热烈,民间习俗丰富多彩,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正月十五夜》是一首描绘元宵节夜晚热闹场景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欢愉与人们的幸福心情。开篇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便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夜晚。火树和银花的结合,象征着团圆与欢乐,暗示着人们在节日中的欢聚。
接下来的“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则通过对比,传达了节日中的光明与希望。暗尘的消散,象征着烦恼与忧愁的离去,而明月的出现则意味着幸福与快乐的到来。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继续营造节日的氛围,游艺者如盛开的花朵,歌声如梅花般飘落,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最后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不仅表达了节日的自由与欢愉,更反映出人们对时间的忽略与对快乐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放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情节紧凑、意象丰富,是描绘元宵佳节的经典之作,值得细细品味。
全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节日的热爱,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与生活乐趣,传达了欢乐、团圆的主题。
诗中描绘的节日是什么?
“火树银花合”中的“火树”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金吾”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