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3:04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南顿的张助在田里种稻时,看到了一个李子核,想要将它拿走,但看到空桑树上有土,于是便将李子核种下,并用剩余的水进行灌溉。后来有人看到桑树下不断长出李子,便相互传告。有一个眼睛有病的人,躺在阴凉处,声称李子树治好了他的眼疾,便用一头猪表示感谢。眼痛的小病也自行痊愈。众犬吠叫,盲人恢复视力,远近的人纷纷聚集,车马如云,酒肉丰盛。过了一年多,张助外出归来,看到这一幕,惊问这里有什么神灵,原来是我所种的树啊,于是便动手砍了它。
这首诗通过张助种李子核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自然界的神秘性。诗中描绘了桑树下意外生长的李树,以及李树治愈人们眼疾的神奇事件,反映了民间对自然奇迹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重。尤其是“众犬吠声,盲者得视”的描写,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一种喜庆和神秘的氛围。整首诗在叙述中穿插了人们的信仰和传说,形成了一种与自然、生命密切相关的文化意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