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46
芳梅何茜茜,素叶吐层层。
近腊寒犹劲,先春气已承。
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
有意常欺雪,无功合镂冰。
早烟笼玉暖,冻雨浴脂凝。
汉女新妆薄,燕姬瘦骨棱。
压枝唯恐折,簇萼似难胜。
神物终来护,江乡未解矜。
独奇心岂欲,寄远客何曾。
不见黄鹂度,宁防粉蝶凌。
月光临更好,溪水照偏能。
画轴开云雾,宫刀剪綵缯。
都无笔可衒,莫信巧堪凭。
丹杏尘多杂,夭桃俗所称。
故林尝渴望,大庾更愁登。
重和阳春曲,声辞猥愧仍。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梅花娇艳如红霞,白色的叶子层层叠叠。即使在腊月的寒冷中,梅花依然顽强地生长,春天的气息已经悄悄来临。冷香飘散得很远,静谧的美丽反而更显浓郁。梅花有意常常超过雪的优雅,而雕刻冰的技巧却是徒劳。清晨的烟雾笼罩着温暖,冰冷的雨水像脂肪一样凝结。汉朝的女子轻妆淡抹,燕国的美人身形瘦弱。枝头的花朵在重压之下唯恐折断,花瓣聚集却又显得摇摇欲坠。神灵最终会来保护,江南的乡村却未必理解这种珍贵。孤独的心情又何必寄托给远方的客人。看不见黄鹂飞过,倒是要小心蝴蝶的飞舞。月光照临显得更加美好,溪水的映照也更为清晰。画卷打开云雾缭绕,宫刀则像剪刀一样裁剪彩绸。没有笔墨可以展现这一切,不要轻信那些巧妙的依托。丹杏的尘埃众多而杂,夭桃也只是世俗的称赞。故乡的林间总是渴望,大庾山的高峰更加令人愁苦。重唱阳春的曲调,声声辞别仍感到羞愧。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以咏物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梅花、竹子等自然物象寄托情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以梅花为题,借花寄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思索。
梅尧臣的《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是一首描写梅花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刻画得淋漓尽致。全诗从梅花的色彩、香气,到它的生长环境,展现了梅花在寒冷冬季中盛开的不屈与自信。尤其是“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一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梅花的独特魅力。梅花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在意象的运用上,梅花与雪、冰、雨、月光等自然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中提到的“汉女新妆薄,燕姬瘦骨棱”,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高洁与独特。诗人对梅花的执着与珍视,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颇为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使得梅花的清香愈发扑鼻而来。诗中的情感深邃而细腻,使得读者在欣赏梅花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梅花为核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思索。梅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高,诗人在赞美梅花的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梅”指的是什么?
“冷香传去远”中的“冷香”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汉女新妆薄”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与梅尧臣的《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同样描绘梅花,但前者更侧重于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而梅尧臣的诗则更强调了梅花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