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初入庐山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4:54:14

诗句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4:14

原文展示: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白话文翻译:

青山好像没有白色的云彩,懒洋洋地不愿亲近。
要想了解庐山的真面目,等到来年才能与之相识。

注释:

  • 青山:指庐山,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若无素:若没有白色的云彩,表达山的孤寂。
  • 偃蹇:指懒散、无精打采的样子,形容青山的姿态。
  • 相亲:亲近、相交。
  • :了解、认识。
  • :面貌、真相。
  • 故人:旧朋友,隐喻与庐山的再相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初入庐山三首》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他心境的低谷。庐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苏轼初游庐山,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风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青山若无素”引出庐山,表现出青山的孤寂与空灵。这里的“素”字,象征着天空中的白云,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心的感受。接着的“偃蹇不相亲”则进一步突出了山的静谧与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诗的最后两句则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暗示了未来的相识与重逢,表达了诗人对庐山深厚的情感。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山若无素:青山在没有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孤单。
  2. 偃蹇不相亲:青山懒洋洋地,似乎不愿与人亲近,传达出一种冷漠感。
  3. 要识庐山面:想要真正了解庐山的面貌。
  4. 他年是故人:要等到明年,才能像老朋友一样再相识。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与白云的关系,生动地表现出山的孤独。
  • 拟人:青山的“偃蹇”形象化了自然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学思考。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稳定与永恒。
  • 素云:象征自由与变幻,突显自然的美。
  • 故人:象征回忆与期待,暗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若无素”中的“素”指的是什么? A. 白云
    B. 绿树
    C. 雪

  2. “偃蹇不相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热情
    B. 冷漠
    C. 欢迎

  3.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他年”指的是? A. 过去的岁月
    B. 未来的重逢
    C. 现在的情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苏轼的《初入庐山三首》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与神秘,但苏轼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思考与哲理,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反映出不同的诗人个性与情感表达。

相关查询

哭敬美弟二十四首 其一 元驭学士于新观种花挑野菜前后戏呈得十二首 其三 啖笋 释迦佛赞 九秋杂咏 其五 秋磬 一笑轩为指南禅师赋 再用韵五首 其一 送洪司令 穆陵停雪 桃花扇传奇题词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神工鬼力 鼎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施济 倒卧 琮璧 流血漂杵 绿林强盗 犬字旁的字 御卫 蝇声蛙噪 面字旁的字 袭衣兼食 包含奸的词语有哪些 惊吁 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