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4:14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青山好像没有白色的云彩,懒洋洋地不愿亲近。
要想了解庐山的真面目,等到来年才能与之相识。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视角表达情感。
《初入庐山三首》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他心境的低谷。庐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苏轼初游庐山,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风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青山若无素”引出庐山,表现出青山的孤寂与空灵。这里的“素”字,象征着天空中的白云,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心的感受。接着的“偃蹇不相亲”则进一步突出了山的静谧与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诗的最后两句则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暗示了未来的相识与重逢,表达了诗人对庐山深厚的情感。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哲学思考。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珍惜。
诗中“青山若无素”中的“素”指的是什么?
A. 白云
B. 绿树
C. 雪
“偃蹇不相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热情
B. 冷漠
C. 欢迎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他年”指的是?
A. 过去的岁月
B. 未来的重逢
C. 现在的情景
苏轼的《初入庐山三首》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与神秘,但苏轼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思考与哲理,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反映出不同的诗人个性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