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51
《临皋闲题》
作者:苏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在临皋亭下走八十步就能到达大江,江水的一半是峨眉山的雪水,我的饮食和洗浴都在这里解决,何必再回家呢!江山和风月,本没有固定的主人,闲适的人便是这里的主人。听说范仲淹的新居园池,和这里比起来,哪个更胜一筹呢?不如这里的地方,因为这里没有两税和劳役的负担。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信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苏轼在诗词创作上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柔和的抒情之作,深受后人推崇。
《临皋闲题》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此时他在生活上经历了许多波折,但在自然与生活的享受中,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对江山风月的描绘,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临皋闲题》通过描绘临皋亭下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江水和峨眉雪水,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他生活的依赖。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饮食和沐浴,更是与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生。他强调“江山风月,本无常主”,在于让人明白,真正的主人是那些享受当下、悠然自得的人。
此外,诗中提到范仲淹的新居园池,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思考。他认为,尽管范仲淹的园池可能更为华美,但在没有税负和劳役的轻松环境中,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思考反映了苏轼对生活本质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富足胜过物质的奢华,体现了他豁达的处世态度。
整首诗围绕“闲适生活”展开,强调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物质负担的超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江水来源于哪个地方?
A. 黄河
B. 峨眉山
C. 长江
诗中所提到的“闲者”指的是什么人?
A. 忙于工作的人
B. 能享受生活的人
C. 贫穷的人
苏轼认为生活的快乐来源于什么?
A. 物质享受
B. 自然环境与轻松的生活
C. 社会地位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