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5:48
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作者:杨万里
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鲜说愁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送别友人后,心中对于懒散与生活的思考。作者自问,谁不知我懒惰,然而送走客人又有什么不同呢?细雨中的叶声与山色交融在一起,映衬着楼阁的静谧。无论是升起还是沉落的事情,最终都由他去吧。远处的钟声在傍晚时分回应着我,也很少有人提起愁苦的事情。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生活态度的洒脱与释然。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清新的山水诗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作品多蕴含哲理,情感真挚。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之后,杨万里在清心阁上,面对雨声与山色,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懒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开头两句“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以自问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对自己懒散性格的觉察,似乎在对此感到无奈,但又以“送客何”来化解这一懒惰的情绪,突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接下来的“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描绘了细雨中的静谧氛围,展示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平静。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表达了对世事的无所谓,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洒脱,表现出一种“我自悠然”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疏钟暮相答,也鲜说愁麽”,让整个诗篇在静谧的氛围中结束,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自然的感悟,给人以深思。
全诗通过自然景色描绘,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无所谓与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悠闲与释然的情感基调。
诗中“侬懒”指的是:
A. 作者的懒惰
B. 朋友的懒惰
C. 自然的懒惰
“叶声和雨细”描绘的是:
A. 壮观的山水
B. 宁静的环境
C. 热闹的场景
诗的最后一句“也鲜说愁麽”的意思是:
A. 说愁苦的人很多
B. 很少有人提起愁苦
C. 愁苦是生活的常态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注重对自然细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反思,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