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时间: 2025-07-27 23:34:16

诗句

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鲜说愁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4:16

原文展示:

送客既归,晚登清心阁
作者:杨万里

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鲜说愁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送别友人后,心中对于懒散与生活的思考。作者自问,谁不知我懒惰,然而送走客人又有什么不同呢?细雨中的叶声与山色交融在一起,映衬着楼阁的静谧。无论是升起还是沉落的事情,最终都由他去吧。远处的钟声在傍晚时分回应着我,也很少有人提起愁苦的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侬懒:指的是我懒惰。
  • 叶声和雨细:指细雨中树叶的声音。
  • 出处:指事情的起源、缘由。
  • 疏钟:指远处的钟声。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生活态度的洒脱与释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清新的山水诗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作品多蕴含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之后,杨万里在清心阁上,面对雨声与山色,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懒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开头两句“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以自问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对自己懒散性格的觉察,似乎在对此感到无奈,但又以“送客何”来化解这一懒惰的情绪,突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接下来的“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描绘了细雨中的静谧氛围,展示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平静。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表达了对世事的无所谓,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洒脱,表现出一种“我自悠然”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疏钟暮相答,也鲜说愁麽”,让整个诗篇在静谧的氛围中结束,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自然的感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不知侬懒:自问,世人皆知我懒惰。
  2. 其如送客何?:然而送走朋友又有什么关系呢?
  3. 叶声和雨细:细雨中树叶的声音悦耳动听。
  4. 山色上楼多:山的色彩在楼阁上显得更加丰富。
  5. 出处俱为累:无论事情的来由,都是一种负担。
  6. 升沉尽听他:升起与沉落的事物,任其自然。
  7. 疏钟暮相答:远处的钟声在傍晚时分回应。
  8. 也鲜说愁麽:很少有人提起愁苦的事情。

修辞手法:

  • 拟人:细雨与树叶的声音仿佛有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具有平行的结构,如“叶声”和“雨细”。
  • 隐喻:通过自然景物象征内心情感的变化。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色描绘,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世事的无所谓与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悠闲与释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叶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反映内心的宁静。
  • 雨细:细雨象征着柔和与细腻的情感。
  • 山色:代表着自然的庄重与宁静。
  • 疏钟: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侬懒”指的是: A. 作者的懒惰
    B. 朋友的懒惰
    C. 自然的懒惰

  2. “叶声和雨细”描绘的是: A. 壮观的山水
    B. 宁静的环境
    C. 热闹的场景

  3. 诗的最后一句“也鲜说愁麽”的意思是: A. 说愁苦的人很多
    B. 很少有人提起愁苦
    C. 愁苦是生活的常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留客》:王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注重对自然细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反思,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浪漫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诸寓贵载酒 答罗天骥 曝书一首 春日五首 挽叶寺丞二首 乍归九首 次方寺丞方湖韵 失猫一首 别后寄大渊二首 门前榕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尣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剖肝泣血 毛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大祫 霄气 体骸 铿铿锵锵 进退履绳 乚字旁的字 无价寶 包含打的词语有哪些 残渣余孽 草菅人命 秦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