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0:2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0:26:58
答罗天骥
乃祖曾吞凤,郎君岂后身。
颇闻精选理,何必慕唐人。
玉麈王夷甫,乌绦吕洞宾。
客谈溪墅胜,终拟卜比邻。
我的祖先曾经吞下凤凰,难道你这个年轻人就会逊色于他吗?
我听说你对精华的选取很有见解,何必去追慕唐代的人呢?
王夷甫的玉麈,吕洞宾的乌绦,都是名士的象征。
客人谈起溪边别墅的美好,终究是希望能与我为邻。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友直,号东海,南宋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个人的理想。他的诗风豪放,重视意象和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正值国家动荡、士人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祖辈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单纯追慕前代名士。
《答罗天骥》是一首充满豪情与理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祖先的伟大与年轻人的潜能,表达了对后辈的激励与期望。诗的开头,用“乃祖曾吞凤”来引入,表明了家族的荣耀,这种自豪感激励着后辈要勇于追求卓越。接着,诗人提到“颇闻精选理”,体现出他对年轻人能力的认可,鼓励他们要有独立的见解,而不是盲目崇拜前人的成就。接下来的“玉麈王夷甫,乌绦吕洞宾”,则是对道教文化精髓的赞美,暗示着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应该吸取各家之长。最后,诗人以“客谈溪墅胜”结束,表示希望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了他对友谊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激励,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鼓励年轻人要自信、自立,不必盲目追慕前人,而是要吸取传统精华,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吞凤”是指什么?
A. 自豪的成就
B. 失败的经历
C. 普通的生活
答案:A
“玉麈”和“乌绦”分别代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
A. 王夷甫和吕洞宾
B. 李白和杜甫
C. 苏轼和辛弃疾
答案:A
诗人希望年轻人应该怎样看待前代名士?
A. 盲目崇拜
B. 理性吸取精华
C. 完全遗忘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