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1:2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21:33
荆门惠泉 苏洵 〔宋代〕
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 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 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 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 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 当时同游子,半作泉下尘。 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
古老的郡城依傍着荒凉的山,寒冷的泉水从西边的城郭流出。 泉水发出深远的幽响,清澈的光芒活泼地流动。 当年我还是个少年,把马系在泉水边,嬉戏于潺潺流水。 喜爱这泉水旁的鹭鸟,它们高傲的姿态不可攀及。 如今已过了二十多年,我老了,泉水依旧。 站在水边照见自己衰老的容颜,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且消瘦。 当年一同游玩的朋友,已有半数长眠于泉下。 流水一去不复返,每年都有新的游人来此。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诗作亦有特色,多抒发个人感慨,表达对时世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晚年所作,通过对荆门惠泉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少年时代的回忆和对现今的对比,抒发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苏洵的《荆门惠泉》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通过对荆门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易老的深刻感慨。诗中,“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描绘了荆门的地理环境和泉水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幽静的氛围。接着,“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通过对泉水声和光影的描写,增强了这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对少年时代的回忆,“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则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通过对现今的描写,“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抒发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当时同游子,半作泉下尘。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通过对逝去朋友的怀念和对流水不返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无情和人生易老的主题。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荆门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易老的深刻感慨。通过对少年时代的回忆和对现今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描绘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鸟声 D. 雷声
诗中“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今的满足 D. 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永恒 C. 人生的变迁 D. 生命的无常
诗中“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