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涵虚阁》

时间: 2025-07-27 23:37:40

诗句

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

苔藓深三径,衣冠盛一门。

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

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7:40

原文展示: 涵虚阁 苏洵 〔宋代〕 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 苔藓深三径,衣冠盛一门。 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 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居所中,少有尘世的纷扰,生活潇洒自如,宛如江边的村庄。 小径上长满了深绿的苔藓,家族的衣冠之盛,彰显于一门之内。 山岭上的云彩时而聚集,时而散开,湖水则自然地呈现出清澈与浑浊。 家族的德行被记载在芳史之中,传承给家族中有才德的子孙。

注释:

  • 幽居:指隐居或安静的居住环境。
  • 尘事:指世俗的纷扰和事务。
  • 潇洒:形容人的行为自然大方,不拘束。
  • 江村:江边的村庄,这里比喻隐居的地方。
  • 苔藓:生长在潮湿地方的绿色植物,常用来形容环境的幽静。
  • 衣冠:指士大夫的服饰,这里代指家族的显赫和荣耀。
  • 岭云:山岭上的云彩。
  • 湖水自清浑:湖水自然地呈现出清澈与浑浊的状态,比喻世事的自然变化。
  • 世德:指家族的德行和声誉。
  • 书芳史:记载在美好的历史中。
  • 传家:指家族的传承。
  • 令孙:有才德的子孙。

诗词背景: 苏洵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他的诗歌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家族荣耀的自豪。《涵虚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居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族德行和传承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幽居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族荣耀和德行的自豪。诗中“苔藓深三径”和“衣冠盛一门”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居所的幽静,又彰显了家族的显赫。岭云的聚散和湖水的清浑,象征着世事的变迁,而“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则强调了家族德行的传承和后代的优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的珍视和对后代的期望。

诗词解析:

  • 首句“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通过“幽居”和“潇洒”两个词,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自在生活的形象。
  • “苔藓深三径,衣冠盛一门”,用“苔藓”形容居所的幽静,用“衣冠”形容家族的显赫,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对比。
  • “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世事的变迁。
  • “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强调家族德行的传承和后代的优秀,表达了对家族未来的美好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潇洒似江村”,将隐居生活比作江边的村庄,形象生动。
  • 对仗:如“苔藓深三径,衣冠盛一门”,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如“湖水自清浑”,赋予湖水以人的特性,增加了诗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家族德行和传承的赞美,以及对后代的期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族荣耀的自豪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苔藓:象征幽静和岁月的沉淀。
  • 衣冠:象征家族的显赫和荣耀。
  • 岭云:象征世事的变迁和不可预测性。
  • 湖水:象征世事的自然变化和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苔藓深三径”形容的是什么? A. 家族的显赫 B. 居所的幽静 C. 世事的变迁
  2. “衣冠盛一门”中的“衣冠”指的是什么? A. 士大夫的服饰 B. 家族的德行 C. 自然景物
  3. 诗的最后一句“传家有令孙”表达了什么? A. 对家族德行的赞美 B. 对后代的期望 C.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情感。
  • 苏辙的《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展现了家族的荣耀和传承。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涵虚阁》:两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情感,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苏洵的诗则更加强调家族的荣耀和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诗集》:收录了苏洵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诗选注》:对宋代诗歌进行了精选和注释,有助于深入理解宋诗的特点。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新酿熟小饮二首 其一 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 军中杂歌 雨後集湖上 舟中作 病愈 北窗 还东 冬日排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掌 包含坯的词语有哪些 门字框的字 阜字旁的字 槎头鳊 言简意不遗 托公行私 長字旁的字 强文浉醋 封刀挂剑 厉精求治 羽字旁的字 包含味的成语 腰鼓兄弟 缨绶 龙变 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