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7:3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7:32:04
原文展示: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苏洵 〔宋代〕
十年曾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 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 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怪来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是苏洵送别吴中复去潭州任职的作品。诗中提到吴中复曾在犍为担任县令,以其才华和诗歌闻名。大家公认他的才能足以担任御史,他的忠诚和谏言也能为国家带来安定。诗中还提到会稽和冯翊的典故,暗示吴中复将会有所作为。最后,诗人提到船即将出发,暗示吴中复的行程已经开始,而南公可能会惊讶他来得这么晚。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诗文以议论见长,风格雄浑,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为送别吴中复去潭州任职而作。吴中复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苏洵在诗中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吴中复过往经历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深厚情谊和高度评价。诗中“十年曾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一句,既表达了吴中复的政绩和文学成就,也体现了诗人对他的了解和敬佩。后文通过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对吴中复未来成就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不舍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吴中复的赞赏和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不舍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苏洵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犍为令”是指什么? A. 犍为县的县令 B. 犍为县的诗人 C. 犍为县的学者 D. 犍为县的将军
诗中的“会稽”和“冯翊”分别是什么意思? A. 地名 B. 人名 C. 官职 D. 典故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