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43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
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
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
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
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
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
纠结良可解,纡郁亦已伸。
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
隐隐的忧虑伴随着漫漫长夜,雾气笼罩着江边的渡口。猿声渐渐稀疏,我登上石矶,悠然观赏清澈的江水。日出时,洲渚静谧,水面澄清如洗,广阔无边。光影闪烁,鸟儿高飞,沉静的景象映照着鱼鳞。两江汇流向西奔去,奇妙的景象潜藏于大地之下。孤山耸立于北方,清爽的气息栖息着灵魂。回旋的潭水有时会动容,岛屿仿佛在轻轻摇晃。陶土在此被挑选,蒲鱼在水中相伴。美景虽好,却未能让我安宁,我的心情时常徘徊不定。纠结的情绪也是可以解开的,郁闷的心情也已舒展。高歌着回到故乡,自己却未能真心快乐。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其作品以山水诗和散文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表现出他在逆境中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挣扎。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与他复杂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开篇“隐忧倦永夜”,即以一种孤寂的情绪引入,在漫漫长夜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困扰。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象,猿鸣、日出、双江汇流等意象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隐含了他内心的渴望与挣扎。诗的后半部分,虽有美景环绕,但“信美非所安”的感慨道出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致刻画,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剖析,体现了柳宗元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哲学反思。诗人在美景中感受到的孤独,恰恰反衬出人心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猿鸣”指的是:
A. 猴子的叫声
B. 鸟的鸣叫
C. 大海的波涛
D. 风的呼啸
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忧虑
C. 愤怒
D. 幸福
“信美非所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满足
B. 忧虑
C. 高兴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柳宗元的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思想。